第六季的《花少》因为口碑滑铁卢而备受争议,第七季节目组显然吸取了前车之鉴,不再轻易邀请那些引发巨大争论的艺人。舞台上的大部分嘉宾性格都偏向内敛,唯独那英是个特例。她在录制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会尽量少说话,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嘉宾们似乎也形成了共识,因此观众对这一季的期待值不低。
然而,节目播出后,矛盾与质疑依旧不可避免,一些嘉宾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拖了《花少》的后腿。
1、被寄予厚望,却引发身份质疑
当第七季《花少》传出消息时,很多观众并不抱太大希望,毕竟第六季口碑一落千丈,和第五季的温馨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季嘉宾彼此体贴、相处融洽,但到了第六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博眼球,场面尴尬无比。
吃过亏的节目组这次不敢大意,在录制前一个多月就对嘉宾们进行采访。大部分嘉宾都表示会以他人为先,好好相处,这也让观众重新燃起了对新一季的期待。
然而,真正播出后,某些嘉宾的表现显得过分客套,完全不像朋友之间的自然相处。其中最受质疑的就是张雅琪。她名气有限,和其他嘉宾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观众对她为何能登上舞台感到困惑。虽然她在2023年曾因节目受到关注,但热度早已消散。面对质疑,她若想扭转局面,理应展现更真实、更有亮点的一面,可惜她的表现并未打动观众,反而让人觉得她背后可能依靠某些背景关系。
2、刻意讨好,口碑反转
张雅琪在镜头前常常显得过于做作,采访时声称自己展现了最真实的状态,却被观众认为虚伪。她与其他人相处时总是频繁地夸奖对方,这种刻意的“讨好”反而让嘉宾们尴尬无比。大家只能以同样客套的方式回应,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观众认为是耍大牌。久而久之,氛围变得僵硬。
相比之下,那英的表现却出乎意料。原本外界担心她“毒舌”本性会惹祸,但节目里她展现出真诚、随和的一面,和其他人相处愉快。她之前因言论形象受损,但在《花少》舞台上,她的口碑反而迎来反转,让观众看到了她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
3、精致过度,有人欢喜有人愁
就在那英形象回暖时,陈数却遇到了反效果。她初登场时给人高贵优雅的印象,被寄予“大姐姐”的期待。但正片播出后,观众发现她似乎太过刻意保持体面:无论交谈还是打招呼,都维持着极其客套的笑容,让人难以真正靠近。
更令人疑惑的是,她连日常的吃饭和睡觉都保持着“精致感”,仿佛随时都在表演。这种状态不仅让那英感到费解,也让观众对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最终,张雅琪和陈数被认为是本季的两大败笔。她们的存在让整体氛围显得过分拘谨,不少观众直言,如果换上其他更自然的嘉宾,节目或许会轻松许多,也更具看点。
总结来看,第七季的《花少》虽比第六季有所进步,但部分嘉宾的表现依旧拖累了整体效果。节目需要的不仅是名气,更是自然真诚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