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杨君 中央电视台资深媒体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媒体人物:黑泽明 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剪辑师、制片人。
杨君: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央电视台著名媒体人,著名节目策划、主持,也被称为国内少有的复合型媒体明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专业的第一位电视传播学硕士,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被派驻美洲东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央视《世界经济报道》《纪实十五分钟》和《半边天》等多个栏目。
1999年开始出版媒体专著《英雄三部曲》(《英雄》、《现在》、《笑容》),由于形象时尚,风度气质俱佳,温和与智慧并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称为央视“智嘴”,国际著名大家金庸为《笑容》亲自写序,对杨君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出任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持人并当选主席,2001年获得“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称号,并成为今日霍州“环球2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纪女性♀️”仪式上唯一的颁奖嘉宾,影视传播学作品被译为17国语言。
2002年入选WHO'S WHO世界杰出职业女性♀️,2002年10月出任香港“两地影视业大型交流活动”主持人,2003年3月8日世界妇女节,中国邮政发行了杨君“笑容”系列邮票及首日封。杨君被国内外媒体称为近年来中国影视界的焦点人物之一。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介绍
媒介、思想、碰撞,当今媒体风云人物,谁在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专业第一位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君坚持传播学研究达26年之久。
杨君1990年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传媒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92年因品学兼优成绩优异获得国家教委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台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以媒体评论员的犀利笔锋撰写大量以媒体为内容的调查及评论,首次提出电影具有媒体属性的观点,同时指出应将媒体的范畴包含八大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音像、网络等。提出以媒体事件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研究个例来纵向集纳考察中国及世界媒体发展的观点,并加以成功实践。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是我们准备了三年之后隆重推出的国际国内几百位媒体顶尖人物的大型访谈,以前沿、客观、发展、国家、国际的眼光考察中国媒体走向,有权威人士预计该访谈的推出和媒体人物的成功思想将对中国媒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剪辑师、制片人。
1936年,创作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由此进入了电影圈。1941年,在拍摄完剧情片《马》之后,黑泽明开始专注于电影剧本创作。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后打破票房纪录,黑泽明由此受到关注。1950年,拍摄的悬疑电影《罗生门》获得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及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1952年,编导了剧情片《生之欲》。1954年,执导了古装动作片《七武士》,影片获得了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1959年,监制并编导了古装动作片《战国英豪》,黑泽明凭借该片获得了第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1963年,编导了悬疑犯罪电影《天堂与地狱》。1965年,拍摄了剧情片《红胡子》,该片获得了第20届日本每日映画大奖最佳影片奖。1970年,执导了剧情片《电车狂》。
1972年,拍摄了俄语剧情片《德尔苏·乌扎拉》,该片获得了第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和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0年,编导并监制了战争电影《影子武士》,影片获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1985年,拍摄战争电影《乱》,影片获得了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1990年,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1993年,编导了剧情片《袅袅夕阳情》。
黑泽明:电影界的武士剑,刀锋上的艺术大师黑泽明用电影这把武士刀,劈开虚伪与黑暗,直抵人心最深处。从《七武士》的史诗英雄到《罗生门》的真相迷局,他的作品如刀锋般锐利,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成为跨越时空的艺术丰碑。
在浩瀚如海的电影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宛如璀璨的明星️,穿越时空,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其中,黑泽明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他用电影这把锋利的武士剑,劈开虚伪与黑暗,雕琢出一片光明与希望的天地。黑泽明不仅仅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用光影书写人生哲理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如刀锋般锐利,划破世间的浮华与虚伪,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一、武士之魂:黑泽明的生命信仰
黑泽明出生于1920年的东京,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时代。少年时期的他,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性的复杂,这些深刻的体验如同火种,在他心中埋下了对“正义”、“勇气”、“人性”的深刻追求。他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武士精神——坚韧不拔、忠诚勇敢、无畏前行。
他曾说:“电影就像武士的刀,要锋利、要有力量。”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理解——每一部作品都应像武士的刀,锐利无比,直指人心。黑泽明的电影,从不浮于表面,而是像一柄经过千锤百炼的刀,折射出深刻的哲理与人性光辉。
二、刀锋上的艺术:电影作品的辉煌篇章
黑泽明的作品,犹如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盛宴,既有视觉的震撼,也有思想的深邃。他用镜头捕捉人性的善恶,用光影讲述人生的悲欢离合。无数影迷为他的作品倾倒,也让无数电影人心生敬仰。
《七武士》:史诗般的英雄叙事
也许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像《七武士》那样,成为史诗般的经典。影片讲述了七个贫穷的武士,为保护村庄的农民,与强盗展开生死较量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武士的忠诚与勇气,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弱者的抗争。
黑泽明在这部作品中,将宏大的场面与细腻的人物刻画完美结合。长镜头的运用,让战斗场面宏伟壮观,令人血脉喷张。而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经过细腻的描绘,充满血肉之躯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劈开虚伪的社会面纱,展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罗生门》:真相的多重面纱
《罗生门》则是一场关于真相与谎言的哲学探讨。影片通过一场强奸案的多重叙述,展现了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黑泽明用巧妙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束缚,让观众在不断变化的视角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这部作品像一柄折射出无数光芒的刀,折射出人类内心的阴暗与光明。它告诉我们:真相或许只有在多重角度的交汇中,才能逐渐显露出它的真实面貌。
《梦》:梦境中的哲思
《梦》是一部诗意盎然的作品,像一场梦境的盛宴。黑泽明将自己丰富的幻想与哲学思考融入其中,用画面和意象,描绘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渴望与救赎。每一段梦境都像是一把刀,直指人心的软肋,让人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生命启示。
三、光影的刀锋:黑泽明的艺术风格
黑泽明的电影风格,宛如一柄精钢锻造的刀,既锋利又富有韧性。他善于运用光影、构图、剪辑等手法,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视觉语言的极致运用
他的作品中,光影交错,色彩对比鲜明,构图严谨,每一帧都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比如在《七武士》中,宽广的战场场面,配合动态的镜头运动,营造出一种宏伟壮观的视觉冲击力。而在《梦》中,梦境的意象化表现,让画面充满诗意与幻想。
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剖析
黑泽明善于借助人物的命运,折射出社会的矛盾与人性的善恶。他的角色,既有英雄的勇敢,也有普通人的挣扎。通过这些人物,他传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独特的叙事技巧
他的叙事方式充满创新,比如在《罗生门》中,采用多重叙述角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故事层层展开,令人深思。
四、影响深远:黑泽明的精神遗产
黑泽明的作品,不仅仅是电影的艺术瑰宝,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的电影激励了无数后来的导演,甚至影响了好莱坞的电影制作。
斯坦利·库布里克、乔治·卢卡斯、马丁·斯科塞斯……这些世界级的导演,无一不在黑泽明的作品中找到灵感。卢卡斯曾说:“如果没有黑泽明,我不会成为今天的我。”这句话,道出了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巨大影响。
他的作品,也被改编成各种形式,跨越国界、文化,成为全球电影迷心中的经典。
五、永恒的刀锋:黑泽明的精神遗产
黑泽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导演,更是一位坚守信仰、勇于探索的艺术家。他用电影这把刀,劈开迷雾,照亮人性最深处的黑暗与光明。
他的作品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怀勇气与善良,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正如他所说:“电影是我生命的武士刀,我用它斩断虚伪,守护真理。”
在今天这个光影纷繁、信息爆炸的时代,黑泽明的电影依然如刀锋般锐利,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是用心去感受,用生命去追求的。
结语
黑泽明,这位电影界的武士剑,用光影铸就了永恒的传奇。他的作品如刀锋般锐利,直指人心深处的柔软与坚硬。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场刀光剑影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继续传承这份用光影书写的精神火炬,让黑泽明那刀锋上的艺术永不磨灭,照耀未来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