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到“国民奶奶”这个称呼,脑海里就会浮现吴彦姝慈祥的笑容和银幕上的稳重身影。其实她的经历远比这个称号更丰富多彩:从普通话剧演员🎭️到退休后意外重回荧幕,再成为票房的“常青树”,一路走来充满波折与坚持。
2016年的一个转折点,让她被大众重新认识。她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饰演唐秀懿,影片票房达到7.87亿,因此被誉为“国民奶奶”。而搬迁、相亲等作品也让她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并获得提名与奖项的经历),她的戏路于是逐步拓宽。此后,她还参加了《你好,之华》《动物世界》《温暖之城之红日亭》《花椒之味》《流金岁月》等作品,甚至在明斯克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女主角🎭️。她参演的多部影片累计票房超过百亿,因此也被称为“百亿老太”。
但真正让她成名的并不仅是这几部成绩斐然的作品,早年的扎实功底同样功不可没。吴彦姝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曾上过大学。童年随家人搬到山西,18岁就考进山西省话剧院,成为正式演员🎭️。1958年她加入山西人民话剧团,首演就演绎刘胡兰,担纲主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出结束后,她还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这对她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早期加持。她的第一部电影是《流水欢歌》,在片中饰演高小玲,完成了从话剧到银幕的过渡,积累经验。
婚姻与家庭也是她人生的重要篇章。1960年代,她与医生出身后来转行作曲的丈夫张一非结婚,后者曾任山西音乐家协会主席。他们育有一个女儿,张荷儿,如今是位编剧。吴彦姝在忙碌的角色切换中,始终把家庭放在心上,在话剧团工作多年,既演出又担任导演,职业轨迹相对稳定,虽未出现一举成名的爆发式高光,但步伐扎实。
进入1970年代,她继续拍摄电影,学习了不少拍摄技巧。中年时她演出白姨,还在电视剧《生死之恋》中客串王母等角色。她的表演逐渐以扎实的演技为主,事业主要还是在话剧和少量影视之间游走,属于稳定但不算耀眼的状态。到了2003年,吴彦姝从山西省话剧院退休,原本以为人生就此走向平淡。
退休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她在太原安居,丈夫去世,2010年父母相继离世,那一年她已72岁,情绪一度低落。女儿张荷儿则在北京从事编剧工作,看到母亲落寞的样子,便把她接到北京同住。正是在北京,吴彦姝迎来重新出道的机会。她随女儿参加试镜,主演的电视剧《手机》里饰演伍月的母亲,导演一眼便定下她。就这样,她正式开启了“晚年逆袭”的演艺新阶段。
从2011年起,她陆续在多部作品中出演长辈角色,如《西游记》电视剧中的毗兰婆婆菩萨,《营盘镇警事》里的党玉妈,以及《养儿防老》中的奶奶,《国家审计》中的周伟海之母等。这些角色让观众重新关注她的表演,也为她的再度走红埋下伏笔。
她的演艺生涯真正进入黄金期,是在2016年之后。她凭借《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唐秀懿,成为众人眼中的“国民奶奶”。这部片子的票房让她名声大噪,也为她带来更广阔的戏路。此后她参与的作品层出不穷,获奖与提名不断,演艺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如今的吴彦姝已是87岁高龄,尽管年事已高,但她在公众视野中的热度并未褪色,甚至在84岁以后仍以“少女奶奶”的标签受到喜爱。她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多年打下的深厚根基和在合适时机抓住机会的眼光。早年凭借话剧扎实的演技底子,退休后靠女儿的一臂之力再度出发,最终成为银幕上的多栖艺人。
她的生活也非常简朴。她住在北京二环内的老旧小区,一天的花销不到50元。坚持健身成了她的日常,87岁时还能做平板支撑、一字马这样的动作。她的慷慨也体现在行动上——把自己片酬中的600万元捐出,用于帮助贫困学生。这件事虽然低调,但从细节就能看出她的人品与底色。
吴彦姝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障碍,只要愿意坚持、愿意学习、愿意抓住机遇,就能在舞台与屏幕上持续发光。她以质朴的生活方式、扎实的演技与善良的心,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国民奶奶”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