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公布了“金鹿奖”的入围名单,15部杰出的电影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风格各异,题材丰富,尤其以犯罪悬疑与成长题材两大类型最为突出,呈现了深刻的社会关注与电影艺术的创新突破,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悬疑破局:犯罪题材的深刻刻画
在犯罪悬疑类影片中,《大风杀》《误杀3》与《浴火之路》无疑引起了评委的广泛关注,这三部影片通过紧凑的节奏、复杂的角色塑造以及强烈的社会意识,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心。
《大风杀》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95年全面禁枪政策实施前的西北荒原。故事讲述了悍匪赵北山在越狱后聚集了43名匪徒封锁小镇忙崖,与警察夏然和他的同伴展开生死搏斗。影片突破了传统警匪片的二元对立模式,在极端的环境下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灰色地带。导演通过质朴的视觉风格和多重冲突设定,将警匪对抗提升到哲学层面,某些评论将其形容为“刺向中国犯罪片土壤的一把锈刃”。
与前作延续相同风格的《误杀3》,则聚焦于家庭与正义的主题。肖央饰演的郑炳睿为了拯救被绑架的女儿,踏上了复仇之路。影片紧张的追逐场面中巧妙地编织着阴谋的线索,人物命运交织,揭示了正义与罪恶、真相与谎言之间的复杂关系。影片结尾那句“黑屏后射出的子弹”不仅是剧情的震撼转折,也带有强烈的社会控诉意味。
《浴火之路》则聚焦了儿童拐卖这一令人痛心的社会问题。影片中的三位失孤父母——崔大路(肖央饰)、李红樱(赵丽颖饰)和赵子山(刘烨饰)组成了一个“拐三角”,他们为了找回失踪的孩子,勇敢走上了复仇之路。导演五百通过充满情感强度的表现手法和震撼的视觉表达,生动呈现了失孤家庭的无尽痛苦,同时也通过“为了孩子,我们无所畏惧”的台词,传递出每个受害家庭心中未曾熄灭的希望。
蝶变重生:成长题材的多维探索
另一大亮点是五部成长题材影片——《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破:地狱》《小小的我》和《想飞的女孩》。这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当代人在困境中如何突破自我,寻找新生。
《出走的决心》开创性地以“银发女性♀️”作为影片主角🎭️,改编自一位50岁女性♀️自驾游的真实经历。咏梅饰演的李红在年届50时,决定打破沉重的家庭责任枷锁,追寻自己多年来被压抑的梦想。影片通过厨房、客厅、车厢等不同空间隐喻现实束缚,并巧妙地将老年抑郁与婚姻压抑等社会议题融入叙事之中,展现了当代女性♀️自我觉醒的心路历程。
《好东西》则以上海弄堂为背景,讲述了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饰)与邻居小叶(钟楚曦饰)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故事。影片通过轻松的笔触触及性别分工与母职惩罚等沉重议题,在开放式结局中激发了观众对于“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深思。
香港影片《破:地狱》大胆地将目光投向殡葬行业,讲述了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饰)转行成为葬礼经纪人的重生故事。影片在真实的殡仪馆取景,巧妙地将传统殡葬礼仪“破地狱”融入其中,透过“死亡”这一主题折射出家庭伦理和自我和解的深刻内涵。黄子华与许冠文的精彩对手戏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
《小小的我》则大胆尝试,由非职业残障演员🎭️担纲主演,真实呈现脑瘫少年刘春和(易烊千玺饰)的成长历程。影片通过展示“考大学、谈恋爱、找工作”三个重要节点,去奇观化地讲述了脑瘫患者的生活状态,并着力展现了母子双向成长的动人过程,充满了温情与力量。
《想飞的女孩》则通过表姐妹田恬(刘浩存饰)和方笛(文淇饰)二十余年的奋斗与挣扎,探讨了原生家庭的深刻影响。影片将“飞”这一象征自由的意象贯穿全片,从秋千到威亚,从污名化的乌鸦到最终的飞翔,隐喻了她们对自由与自我重生的渴望。
结语
本届长春电影节的入围影片,不仅展示了电影艺术的多元化,也体现了深刻的现实关怀。犯罪悬疑片通过极端的情境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底线,成长题材则关注普通人在困境中的自我突破。虽然两者风格迥异,但它们共同塑造了2024-2025年华语电影的一种“破笼”叙事。无论如何,影片所带来的不是固定的答案,而是一个个打开的门,等待那些在成长迷茫中的人,迈步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