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收视率飙升至第一的亮眼成绩,一边却因演员🎭️的纹身引发全网争议,《生万物》这部央视年代大剧正陷入冰火两重天的评价漩涡。
剧中最具煽情的片段之一,是欧豪饰演的“封大脚”为夭折的孩子下葬。原本这是全剧的情感高潮,观众已经准备落泪,镜头却意外扫过他脖颈,一道若隐若现的纹身瞬间让观众出戏。弹幕立刻炸开:“这农民够时髦啊”“七八十年代的农民哪有钱纹身?”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细心的网友扒出,欧豪身上共有八处纹身,从后腰的“海鸥”、小腿的“玫瑰马”,到肩膀、大腿,几乎覆盖全身,俨然是一座“行走的纹身展览馆”。而剧集本身讲述的却是七八十年代黄土地上的农民故事。土坯房、补丁衣服、皱纹横生的老人,这些细节都让观众感叹“有那味儿了”,唯独欧豪身上的纹身,成了剧组的最大难题。
为了掩盖这些纹身,剧组几乎被逼成了“特工队”。化妆师每天提前两小时进场,用遮瑕膏一层又一层覆盖,厚得像刷墙;摄影师拍摄时小心翼翼计算角度,生怕露出一点🕐️痕迹;导演更是反复提醒欧豪“手别抬太高”“腰别弯太低”。即便如此,还是有漏网之鱼。在一段花絮里,欧豪穿着短袖一抬手,手腕的纹身若隐若现。虽然正片里尽力掩盖,但观众依然能看出剧组“遮掩”的痕迹。
关于农民形象,早在2018年马云曾说过一句颇具争议的话:“中国演员🎭️演谁都不像,演农民谁演谁都像。”当时袁立直接反驳:“中国演员🎭️演自己最像,唯独演农民不像,因为他们不了解农民的艰辛。”如今回头看,这话并非没有道理。要想塑造真实的农民,演员🎭️必须彻底融入角色,而不是让角色迁就自己。田成仁在《暖春》里的“宝柱爹”,张少华在《我的丑娘》里的“王翠菊”,都能打动观众,因为他们甘愿为了角色舍弃个人形象。
纹身问题在娱乐圈️并不新鲜。谭维维的“大花臂”、张柏芝和陈坤身上的纹身,都曾在拍戏时惹麻烦。2018年广电总局甚至明确要求,禁止嘻哈文化和有纹身艺人出镜。这意味着演员🎭️一旦身上有明显纹身,就给剧组增加额外成本。白百何的手指纹身,每次拍摄都要避免手部特写,否则只能依靠化妆或后期处理。久而久之,这些额外操作无形中消耗了人力和金钱。
张艺谋曾说:“演员🎭️不该整容,天然才最美。”这句话放在纹身问题上同样适用。巩俐脸上的痣、章子怡的下巴、周冬雨的单眼皮,这些“天然的特征”反而让她们更真实,更容易融入角色。演员🎭️的职责是塑造角色,而不是展示自我。真正优秀的演员🎭️,会调整外形、改变习惯,哪怕牺牲个人特征,也要贴近角色。
影视剧对年轻观众有极强的影响力。曾经就有孩子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危险情节,导致同伴受伤。如果电视剧里的农民个个带纹身,孩子们极有可能误以为纹身是“寻常之事”,甚至效仿。对尚未成熟的心智而言,这是一种误导。影视创作者若连角色的基本真实性都无法保证,就是在推卸责任。
看看那些真正敬业的演员🎭️:张译为《士兵突击》去部队体验生活,为了《一秒钟》减重二十斤晒得亲妈都认不出。再看《生万物》中老戏骨迟蓬的表现,许多观众呼吁她拿下最佳女配角奖。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始终是对艺术的尊重,而不是身上的“潮流装饰”。
纹身是个人自由,但演员🎭️选择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要为角色做出牺牲。黄土地上的农民,不需要“潮人”的时尚符号,只需要一个真实可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