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万天价耳环事件早已风平浪静,但黄杨钿甜的日常依旧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前些天她在横店拍新剧,路拍镜头里她的身影被路人拍下,紧接着又有网友在中央戏剧学院偶遇到她报道,证据确凿地显示她在学业与演艺之间周而复始地切换。也就是说,耳环事件并没有成为她职业生涯的拐点,至少目前看来没有那么严重。
关于耳环事件的争论,很多人都在议论“谁对谁错”。据说她妈妈珍藏了整整十年的一只廉价玻璃耳环,后来让自己这个以艺人身份出道的女儿在成年礼上佩戴这对看似平常的耳环。对这件事的判断,公众的口味各不相同——但不管怎么看,这就是事件的“结果”。
并非广大网友在“较真”,而是有人确实觉得自己的智商被玩弄。耳环事件就这样过去,大家心里都清楚,若要把它翻起来,早就翻过无数次。更让人无奈的是,一部分粉丝在网络上洋洋得意,声称再怎么被抵制也阻挡不了她复出的步伐,仿佛她就要天下无敌。问题在于,这一切都要黄杨钿甜自己买单。她的新剧会不会有人看,才是关键。
确实,复出拍戏是大多数人难以阻止的现实,但观众也有选择权——不看就能直接打击口碑。若剧方发现作品不赚钱,黄杨钿甜就可能面临失去角色的风险。这才是真正的分水岭。至于她去中戏报道,这件事本身并不算大事,但她显然并没有把耳环事件放在心上。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她这段时间会心惊肉跳,但从她现在的状态看,似乎并非如此。她的自信来自哪里,外界并不难看懂:哪怕风波再多,她的“冰湖重生”路子依旧稳妥,反而显得更有底气。就像她在新剧《冰湖重生》里被高调捧着、被视作成人礼的象征一样,宣传口径确实豪气,但时代也在变,单靠捧人很难再复制当年的热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她的粉丝在做营销时,外界的舆论往往一边倒。粉丝的声音可以放大,但影视作品的票房和口碑,最终靠的是路人缘和综合口碑。观众的真实反馈,往往比任何粉丝热度都更具决定力。等新剧播出,剧方就会清楚看到大众的真实态度。若口碑不佳,后续资源就会收紧;若人气回升,机会自然也会重新出现。
所谓“红不过粉丝撑”的现象,在现实里并不可靠。单靠热度去压制大众的情绪,会让人反感。真正有力的,是观众愿不愿意走进剧场、愿不愿为一部作品买单。现阶段,粉丝的声音再响亮,也抵不过大众的综合判断。剧方自然也会谨慎权衡,担心失去广泛的观众基础。
最后,结局尚未揭晓。无论剧方如何“护航”,也无论舆论如何喧嚣,仍要看观众的实际反应。最基本的底线是:如果选择不看,就是最直接的回应,也是最让剧方最忌惮的后果。等新剧正式上线,我们就能看到,究竟是观众赢,还是话题方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