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电影《南京照相馆》自暑期档上映以来,几乎成为这个档期的绝对王者。它不仅在票房和话题度上遥遥领先,更在艺术表达与精神内涵上引发全国观众的共鸣。影片以极小的切口,折射出整个民族在危亡之际的苦难与不屈,唤醒了沉睡的民族记忆,带来了一次震撼心灵的集体观影体验。
如果说今年的国产电影中有一部最有可能在年底的金鸡奖上摘得“最佳影片”,毫无悬念就是《南京照相馆》。不仅如此,它也几乎锁定了国家电影局在9月底选送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资格。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电影荣誉之一,奥斯卡国际影片奖每年吸引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经过提名筛选,最终仅有五部作品登上颁奖典礼的舞台。去年是《里斯本丸沉没》,前年是《流浪地球2》,而今年,《南京照相馆》无疑更具平衡与艺术张力,更符合“冲奖”的特质。
从艺术价值来看,这部作品突破了国产战争片惯有的“炮火轰鸣”与“血腥惨烈”,反而选择以照相馆这一微小空间为核心,通过隐忍、凝练而富有张力的叙事,汇聚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
- 照相馆的象征意义尤为深刻:它既是侵略者罪行的记录地,也是幸存者的聚集地,更是祖国壮美山河的艺术缩影。无论是高叶饰演的林毓琇冒死营救,还是宋存义的舍身抗争,抑或墙上画布不断切换的锦绣山河,都让这一方狭小空间,折射出整个民族的浩大史诗。
- 人物塑造同样精彩:阿昌从胆怯走向坚毅,象征普通人在苦难中迸发出的民族斗志;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从“犹豫人性”到彻底泯灭,揭露了侵略者群体的残暴本质;而老金的智慧与大义,则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
影片最终以高度艺术化的方式,将“家国一体、血浓于水、仁爱与坚毅”的民族精神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这种表达不仅契合国内观众的情感共振,也具备国际传播的可能性。
回望历史,中国电影在奥斯卡国际影片奖上的辉煌仅限于2001年的《卧虎藏龙》获奖,以及2025年《少年的你》的提名。如今,《南京照相馆》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民族情怀,有望再度为中国电影打开世界舞台的大门。
当然,奥斯卡从来不代表全部,它的评选标准也常受争议。然而,作为当下全球最受瞩目的电影平台,《南京照相馆》的出现,无疑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创造力与精神力量,让民族的记忆与情感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界限,传递到更多国家与观众心中。
这不仅是一次奖项角逐,更是一场文化的对话与精神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