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明道理。——唐泪
“战争”一词应当谨慎使用。
四大天王的争斗,其实并不是关于四人之间剑拔弩张的私人恩怨,而是围绕着专业技能、市场份额、粉丝热度、团队协作、荣誉积累、奖项争夺以及营销手段等多个方面的较量。
唯有在粉丝群体中,这才演变成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真刀真枪的“激战”。
起初,笔者并无意触及这一话题。
毕竟,陷入“狗咬狗”的互相攻击中,实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然而,偶然看到一篇短文,突然产生了深刻的“无厘头”感。
来吧,且听我细述。
风波的起点是郭富城的新作《无名指》。
这部香港本土的边缘题材影片,讲述了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爱与救赎为线索,传达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
显然,这并非一部以商业票房为目标的影片,然而它在香港的市场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
上映以来,它一直稳居票房榜第二,仅次于日本动作奇幻片《鬼灭之刃》。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该片在内地的发行表现。
首日排片率仅为0.5%,第二天为1.7%,随后的第三、第四天甚至仅为0.2%,到了第五、六天,排片率跌至0.1%。
即使神仙出马,恐怕也无法挽回这一颓势。
据说,片方被群嘲。
当然,风口浪尖上的“目标”似乎是笔者本人。
有一位黎明或张学友的粉丝提到,“《无名指》上映五天,票房不到50万,因而遭遇群嘲,实际上,应该是群嘲唐泪。”
他接着说道,“唐泪是谁?可以说是郭富城的头号写手。百万册销量的写真集、郭富城的品牌代言、以《风云雄霸天下》击败双周一成荣膺香港年票房冠军、百事巨星等,这些无数次被反复强调的荣誉和宣传,使得他成了群嘲的对象。”
对于这种说法,笔者愿意稍作回应。
那些百万册销量的写真集和“郭富城代言”,无论在当年报刊还是媒体报道中,都有广泛的记录;《风云雄霸天下》以击败双周一成夺得香港票房冠军,百事巨星等同样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因此,不能说这些是虚构的。
至于反复强调这些荣誉,原因并不复杂。
因为荣誉本应得到应有的认知与尊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话题倒逼”的因素。
至于为什么唐泪成为了“群嘲”的对象,我倒不觉得奇怪。
如果你不如别人,人们自然会嘲笑你。
说到底,哪些人会去攻击别人?
通常是那些较弱的人。
话锋一转,这位粉丝继续说道,“那么,群嘲的主要对象是谁?独角兽,那些年、破浪、罢逗、摄影师……这些都是刘德华的粉丝。”
他接着又说:“唐泪,我也时常看到他在写文,分析四大天王在他心中的排名——郭富城>刘德华>张学友>黎明。”
然后,他又疑惑地问:“为什么这次郭富城‘惨败’,群嘲的粉丝不是张学友或黎明的支持者,而是刘德华的粉丝,且表现得最为激烈和不留情面?”
并补充道,“即使唐泪在最新的文章中说‘刘德华很厉害’,表示某种程度上的和解,刘德华的粉丝仍然不放过他。”
这便是粉丝之间的战争。
暂且停一下。
笔者对“独角兽”这位人物有所了解,他常年活跃在网络,挑起与各种人或事的争论,但其他所提到的人物,笔者真是一个也没听过。
看来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名气,大家倒不如向“大哥”独角兽学习,继续努力。
至于笔者所说的“刘德华很厉害”,其含义其实很简单。
首先,刘德华的票房成绩确实值得一提;其次,《桃姐》作为一部文艺片,在内地票房达到七千万,成绩算是相当不错。
这也叫“有一说一”。
不过,《桃姐》与《无名指》本质上并不具备可比性。
《桃姐》属于新浪潮导演执导、明星️云集、电影节加持,并且有强大的营销支持;而《无名指》则由香港新人导演执导,影片角色寥寥无几,发行渠道也比较糟糕,更别提香港电影的整体市场环境已经与过去天差地别。
两者可比吗?
至于所谓“求和、求饶”,更多是过度解读。
事实上,即使《无名指》在内地票房为零,影片质量可能也并非最顶尖,但这并不掩盖郭富城全力支持新导演、用悲悯之心演绎人间苦痛的真实意图。
曾有人说,当前的香港电影圈中,像郭富城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敬畏的。
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最后,他提到:“为什么粉丝们如此不依不饶,攻击郭富城或唐泪?其根本原因是刘德华的粉丝太过好胜,取笑别人当作一种乐趣!成龙票房不行,他们出来讽刺;周润发票房不好,他们跳出来;梁朝伟票房低迷,他们蹦出来;张学友票房不理想,他们就跑出来……如今郭富城被唐泪捧为第一,票房惨败,他们怎能不兴风作浪?”
究竟是深刻的洞察,还是带有成见的怨恨?
又该如何看待四大天王的成就,及偶像之外的其他人呢?
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笔者唯一能说的是——站在第一百层楼,有风卷云舒。
而这个世象,犹如尘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