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首映礼上,马伊琍一句“母女关系是相爱相杀,其中包含了雌竞成分”,轻飘飘地抛出,却立刻掀起了全网热议。
真正引发风波的,是那四个字——“雌竞关系”。这似乎是第一次,把潜藏在人性深处的隐秘竞争赤裸裸地推到公众面前。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心头一震:明星️怎么能用这样近乎“忤逆”的话来形容亲密的母女关系?但从心理学角度看,雌性竞争并非贬义,而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本能设定,几乎无法逃避。
什么是“雌竞”?
“雌竞”源自网络流行语“雌性竞争”,本质上是女性♀️之间为了争夺资源所产生的对比和较量。它不只存在于母女关系,也在闺蜜之间、职场女性♀️之间随处可见。宫斗剧《甄嬛传》《金枝欲孽》就是极佳的缩影。
现实中,商家营销早已利用了这种心理。比如,购物中心更推崇“名媛风”和S码身材,而不是舒适穿搭。女性♀️在攀比心理的驱动下消费,从而让“雌竞”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议话题。
雌竞最典型的表现,除了比拼外表和条件,还包括模仿、内卷与超越。这种心理学上的现象被称为“变色龙效应”。
变色龙效应:模仿与取代
“变色龙效应”又叫“无意识模仿”,指人在交流互动时会下意识复制对方的动作、神态、甚至选择。它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
一位来访者曾这样讲述:
她来自农村,努力读书考进大城市,嫁给条件不错的伴侣。母亲跟随她生活,看到她的包包,第二天也买了同款;她学插花,母亲也立刻报了同样的课程。起初,她以为这是母爱,但渐渐产生了压迫感——仿佛母亲在试图“成为她”。
我告诉她:“其实,你感觉到的,是母亲在模仿你,甚至想要替代你。” 母亲或许无意识,但在潜意识层面,那是她对女儿的羡慕与嫉妒。
另一个案例则来自闺蜜。两人无话不谈,甚至穿同样的衣服,被人称作“双胞胎”。然而,当其中一人去相亲时,闺蜜同行,几个月后,相亲对象却成了闺蜜的丈夫。那份震惊与背叛,让她久久无法释怀。
这就是变色龙效应的另一面——从单纯的模仿,逐渐转化为“取代”。
人性:光与暗的并存
模仿若存在距离,往往会变成善意的欣赏与追随,就像粉丝模仿偶像。可一旦距离拉近,羡慕可能演变成觊觎与取而代之。
人性就是如此矛盾。人们向往光芒,却又渴望成为光本身。当无法超越时,会选择毁灭。善与恶并存,这是人类的本能。
有来访者分享过:她条件优越,朋友家境普通。朋友第一次到她家,就感叹“好有钱”;她请吃日料,朋友感动得落泪。但当她没法满足朋友借十万元的请求时,友谊戛然而止。她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背后正是人性深处的脆弱与欲望。
如何保持安全的亲密关系?
雌竞和变色龙效应,并非绝对负面。它们能激发进步,甚至形成良性竞争。但若缺乏边界,就可能引发人性本恶,威胁关系的稳定。
因此,无论是母女还是闺蜜,都需要保持适度的社交距离:
- 当对方开始模仿你,要学会保护隐私与底线。
- 在涉及伴侣的问题上,最好避免让闺蜜或女性♀️朋友与其单独相处。
- 认清人性既有光明也有阴影,才能在关系中既温暖又安全。
不是所有人都心怀恶意,但也不能假设所有人都绝对善良。唯有理解人性,才能在人性之上游刃有余地经营关系。
——作者:心理咨询师红衫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