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媒体生态里,短视频和新媒体的冲击让大屏幕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资深主持人纷纷寻找新的舞台。作为“上海荧屏开心果”的丹丹,选择把舞台从电视台移向直播间,开启了直播带货的创业之路。她的决定并非逃避,而是对自身节奏与观众需求的重新匹配;无论身处何处,她始终与粉丝保持互动,延续着与观众的亲密关系。
离开电视台之前,丹丹已是上海电视台多档节目的核心主持人。《X诊所》《老好的生活》《都市焕新家》三档节目的主持工作颇具产量,偶尔还客串拍摄《星旅途》外景,算得上是极具产能的电视人。她坦言,当年杨乐离开《X诊所》后,自己才正式承担起该节目的主持重任。这些节目以贴近生活、迎合老年观众的风格见长,因此年轻的主持人并不热衷于接手。正是因为观众群体的稳固和节目定位的契合,丹丹在台里被安排长期主持这些节目,以确保收视率稳定。
她的性格平易近人,深受老年观众喜爱,因此台里决定长期让她主持这几档节目,维持稳定的收视与口碑。丹丹由衷感谢老年观众的支持,否则自己很可能早已错失登台的机会,无法在舞台上继续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追溯她的职业起点,丹丹于2001年从大学毕业后,便在东视音乐频道积累了多年的热门娱乐综艺主持经验。她的职业初期作品不少,其中《东方新人》是她与同班同学朱桓、小师妹万蒂妮共同参与的首档综艺节目。此后,上海的观众通过《相约星期六》外景版块重新认识了她。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早期的主持腔带着明显的“播音味道”,但她很快意识到,在上海拍摄外景、要与路人沟通,必须讲究接地气的表达,并且要把上海话听明白、说顺口。于是她持续用功学习上海话,几年后口音日渐纯熟,尽管仍带着些许洋腔,但在外地主持人中已是口齿最清晰、最自然的一位。
在这一过程中,丹丹深知:对一个中年主持人而言,单靠努力和上进并非万能。新媒体和短视频的兴起,让大屏的资源与空间遭遇挤压,越来越多的优秀资深主持人选择转向小屏,投入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在新的舞台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
——END——
聊聊电视、电影、主持人的那些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