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的故事,常被描述为一段跨越舞台、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旅程。她的人生并非循规蹈矩,而是不断突破与自我重塑。
2024年10月13日,她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演唱《自由鸟》,并正式宣布与德国作曲家老锣结束长达20年的婚姻。两人曾是彼此的灵魂伴侣,从中国到欧洲共同探索音乐,但因长期聚少离多,最终选择和平分手,没有纷争与指责。她在主页上坦然将对方改为“前夫”,并独自归家整理生活。尽管心情一度郁结,但她没有停下脚步,很快投入节目和演出中,在《下一战歌手》舞台上再度唱响《忐忑》,保持着一种乐观而坚韧的姿态。
她的音乐理念始终与自然相连。2017年,她毅然卖掉北京的房子,迁居云南大理,租住白族老宅。她说,房产只是短暂的“时间产物”,唯有歌声可以长存。于是,她将琴房装上玻璃穹顶,让阳光洒落,在苍山脚下吟唱,把这里视为心灵的殿堂。对她而言,自由比固定财产更重要,音乐人应该像飞鸟般在天地间穿梭。
在大理的慢生活里,她种花种菜,每到节气便与老锣推出一首歌——清明吟柳永,夏至唱辛弃疾,把二十四节气化作声音的仪式。她常在湖畔对天鹅歌唱,在田间对牛哼唱,相信频率能够唤醒生灵,也让人与自然沟通无碍。
然而,她的舞台并不只限于田园。2010年凭借《忐忑》一夜成名,她却始终拒绝被贴上“神曲歌手”的标签,坚持探索古诗词与民族声乐的结合。从《楚辞》到《诗经》,再到唐宋词,她用声音让古典焕发生机,并不断尝试跨界——从摇滚改编到戏曲融合,从《法海你不懂爱》到《金箍棒》,再到《歌手2019》的舞台,她都在挑战大众对声乐的既定印象。
追溯更早的经历,她1975年出生于贵州贵阳,自幼便与舞台结缘。五岁登上剧场唱歌,七岁加入贵阳苗苗艺术团巡演,十二岁便代表中国少儿艺术团赴法国演出。199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邹文琴学习民族声乐,1999年毕业后进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独唱。此后几年,她频频获奖并推出专辑,直至遇见老锣,音乐与人生轨迹都被改写。
关于家庭,她的理念同样独特。她与老锣育有两个儿子,却明确表示不会留下财产,“孩子要靠自己闯荡”。她带着他们旅行,把他们当朋友,而不是依赖父母的继承者。她本人过着简朴的生活,避免被琐事束缚。
如今的龚琳娜,已不再执着于尘世的得失。她相信音乐源于生命与自然,唱歌能让大地回应。无论是在阿尔卑斯山脚,还是在洱海边,她都以歌声与天地对话。经历过婚姻的起伏与人生的流转,她变得更加自在清醒——当她开口吟唱,仿佛天地山川都为之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