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刷到几个老剧片段,不知怎的扎眼冒出“令狐冲”,那种孤独闯荡江湖的样子,竟让我想起于正和何晟铭那会。要说两人的过往,网上搜瓜能翻出一堆,但真到横店街头的泪点,现场氛围其实和热搜一点🕐️都不搭。
其实那天我也在附近等车,周围大屋檐下,雨点敲得碎碎的。夜色里有人哭得出奇响亮,不躲不遮。路人没停,只有摄影师多看了一眼。后来才知道,那是于正。有人倚着围墙抽烟,说他跟那演员🎭️闹掰了,整个月都不对劲。
于正在拍《宫锁心玉》那阵,总喊何晟铭一起吃夜宵。饭桌上话少,但气氛就像熬大锅粥——彼此都捞不到什么料,却盘里装了不少心思。偶尔于正说:“他是最懂我的演员🎭️。”其实何晟铭早就说过:“我是他唯一的朋友。”这话放在圈里挺涩的。
我见过于正拉投资,场面特别尴尬。应酬酒轮到他时,没啥力气还硬撑。何晟铭在旁边灌酒,明明自己胃不好。后来听说真喝出了胃出血,但第二天还是照拍戏不误。于正事后侧头就会小声说:“没他撑台面,我一个人根本熬不到现在。”
关于《笑傲江湖》,内部传得很凶,有人说令狐冲这个角色本来是给何晟铭量身写的。剧本刚出时,他翻了两页又合上,说:“不是我要的大侠。”其实他想要的是那种孤傲和自由,不是纠缠你我他的儿女情长。现场气氛绷紧了半天,后来干脆谁也不让步,两口子似的吵翻了。
何晟铭一走,至于正就像丢了编剧命根子。微博发那篇《今朝被狗咬,明日捧新人》,其实我看文也是一头雾水。说自己哭得“稀里哗啦”还被人误会是炒作。可看现场的人都说,不是作秀,是真有痛。
人走了,横店的街头照常有来来往往的人,唯独于正蹲那儿抽烟,一地烟蒂。剧组嗡嗡转,他坐一边看天,跟谁都不说话。那时他还不是大制片,只是个小编剧,但跟何晟铭搭戏,总像一起摸黑熬汤,结果汤没熬成,人也散了。
最冷门的事倒是《玫瑰江湖》那回:最早于正力荐何晟铭演男主,但投资方死活不肯。最后他说那就把男一号的名字改了,“沐晟”,网上后来都解读成表白性质。其实剧组里传来传去,有人笑,有人耸肩:“真有那么多心思?”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对得上。
何晟铭离开后,圈里传他内心很硬气。五年香港没混出名堂,回来只能小角色混日,跟于正做起兄弟那天也是从零开始。当年“宫锁”系列,《美人心计》这些剧里,他总是关键角色。两人都算是互相成就,但圈外人很难懂那种彼此拉扯的韧性。
于正一度玩深情,夜里翻起剧本,边写边喝茶。有时抄错台词,剧组都逗他说:“又想着你那朋友了?”那种状态其实一点🕐️不主流,也不高光,别的编剧只羡慕收视率,他却为了何晟铭写下一大段“如果”与“未曾”。
到了爆发点,就是那场彻底闹翻。谁也没再见。于正访谈里偶尔提起还是带着委屈,坦言:“给了主角🎭️他不演,我也管不了他思想,只能放他走。”其实更像快掉进井里还舍不得那点水的心情。
圈里人一直在扒关系,什么捧红、什么兄弟、什么暗示,十年后两人都带着各自的包袱再做项目。于正嘴里说“朋友都算不上”,可私底下提起来还是会绕着躲开问题。何晟铭也避称“分道扬镳”,一句话都不想多说。
那种关系,说不上是旧情还是兄弟。有人说于正太“用情”,抄肝吐血式的对演员🎭️好。于正自己倒是挺能憋,写新剧时再也没见过何晟铭,也不爱在人前说起往事。剧组里的老人回头提这段,都只说:“一场旧事,如路人擦肩。”
那一年横店最红的不是剧,是人和人之间的分离。于正深夜路过,偶尔被粉丝认出,没什么笑容。外人问他状态,他只说:“这个圈子可怕。”其实怕的根本不是老本行,是感情和信任。
据说他后来真的抑郁了一阵,半夜睡不着觉。有人在宾馆门口碰到他,递了杯热水,收回手时于正还在发愣。那种低谷你在新闻里看不到,都是剧组里老哥们小声聊的碎事儿。
如果没有那场争吵,可能现在他们还会一起喝茶、写戏。有网友说:“于正把所有故事都想写进一本书。”其实那本没写出来,只能留在夜里梦里了。
何晟铭其实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样,轻易离于正而去。他自小打拼,合体“中国力量”后分开单飞,跑五年香港都没红,回来流浪剧组。与正成就了他一半资源,但终究还是各自有自己的路。于正把伤心留给自己,何晟铭把梦想留给江湖。
至今说起来,网上传的八卦多半都沾着主观。有没有告白、到底多深情,其实只有那两人自己清楚。沮丧或释然,都是旁人猜测,横店老街的灯闪过也不会多停一秒。
现在于正还在做新戏,何晟铭偶尔直播,没人会把旧事再挂嘴边。上一秒还是亲密兄弟,下一秒就各走东西——这事在文娱圈里不稀奇,但于正的那场街头痛哭,多少年过去都没变成典型“作秀”段子。那一地烟蒂,或许才是剧里剧外最真实的纪念。
如果你半夜路过横店,也许还能碰到于正独自走在老街,或许就在某个灯下,你会认出那种不肯释怀的表情。假如眼前真的遇到,一句“小心胃啊”是不是也能算种奇怪的缘分呢?你会用什么方式安慰那个在灯下发愣的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不肯放手的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