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集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CCTV-1黄金档持续热播。
该剧导演毛卫宁、主演王雷,于撰文,共同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真实是不变的创作规律》
毛卫宁
最近,《我们的河山》在央视一套播出。这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全民抗战史诗剧,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更是一场关于“真实”的执着追寻——我们试图用最朴实甚至最“笨”的方法,叩问那段熔铸于山河之间的血与火的历史。
创作的初衷,源于一个强烈的信念:抗战历史不是虚构的热血传奇,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用生命写就的史诗。如何让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触摸到那段滚烫的历史?唯有沉下去,沉入历史的肌理,贴近土地的呼吸。
真实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共情。我执导过《十送红军》《平凡的世界》《百炼成钢》等多部作品,回首30多年的创作之路,“三个真实”是不变的创作规律: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
《我们的河山》讲述沂蒙山区的抗战故事,为此,编剧刘戈建和华策团队扎根山东省档案馆,从尘封的史料中挖掘细节。剧中“吕家寨保卫战”“115师东进”等关键情节,均有真实事件作为支撑。例如在展现吕家寨百姓以土枪大刀歼敌百余人的场景时,我们拒绝戏说,用近乎残酷的长镜头“一镜到底”,表现战争的惨烈,只为还原历史的“现场感”。历史的锋利,恰恰在于这种不容修饰的粗粝与真实。
最难的是让场景真正“活”起来。夏收是农民的生命线,也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但剧集拍摄期在秋冬。我们没有考虑用特效“造”一片麦田,而是提前买下百亩成熟麦田,收割后入库保存,同时尝试在反季节播种了数亩小麦。
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人”。主角🎭️庄埼风最初是不太了解百姓疾苦的“书生”;张治平忍辱负重潜伏敌营,连至亲之人都骂他是汉奸……这些不完美的人物不断成长,恰恰成为观众共情的底色。《我们的河山》拍的不仅是战争,更是战争中的人;讲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历史中的精神。
拍摄期间,一名沂蒙老乡看到演员🎭️王雷脚上沾满泥的布鞋,低声说:“当年俺爷爷支前,穿的就是这样的鞋……鞋帮磨穿了,就拿草绳捆着继续走。”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正是为了让今天的年轻观众触摸到那历史的温度,听懂那首飘在风中的沂蒙山小调吗?当庄埼风终于读懂“兵民是胜利之本”,当民众角色喊出“我活着八路就活着,我就是死,八路也得活着”时,来自一名00后网友的观剧弹幕这样写道:“终于懂了课本上‘人民战争’这4个字的分量。”
河山为证,热血未冷。历史从不靠神迹书写,唯有怀揣敬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精神的星火穿越时光,照亮我们来时的路。这也正是《我们的河山》的使命——为民族的集体记忆,留住有血有肉、有汗有泪的“真”。
《让英雄与观众时空对话》
王雷
我一直觉得,能在荧幕上塑造英雄,是我的光荣。从《战旗》里的金戈,到《中国骑兵》里的刘春雷、《上甘岭》里的秦基伟,再到《功勋》里的李延年,他们出身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但都是胸怀民族大义的勇士。
《我们的河山》里的庄埼风也是这样的角色。他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是沂蒙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介文弱书生,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在上级指导和带领下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农会,团结民众一致抗日。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庄埼风行动的准则。抗战胜利离不开前线将士的浴血拼杀,也离不开后方的、基层的、深入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承担这项重要任务的基层党员,与前线浴血奋战的英雄一样,都在服务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庄埼风走近土炕头,走向田间地头,发现空讲救国大道理没用,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是能吃饱饭、穿暖衣,于是着手推动减租减息,改善村民生活。因为他明白,“大智慧”如果对不上百姓的“小心思”将毫无用处,只有让乡亲们感受到这支队伍是为他们谋幸福的,才能赢得支持,进而赢得战争胜利。
剧中大量展现的,正是这种具体而微的工作:一点🕐️点唤醒民众,党的政策老乡们听得懂、能受益。抗战14年,千千万万像庄埼风这样的基层干部,在敌后默默耕耘,筑牢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他们是连接“兵”与“民”的桥梁,是战场后方的坚强后盾,是胜利基石。
没有了浴血厮杀的强情节,怎么让根据地里的“政工”英雄在荧屏上鲜活起来?结合塑造李延年的经验,我始终提醒自己:庄埼风跟战士、农民们说话,也是在跟荧屏前的观众交流。观众会代入剧中普通人的视角,庄埼风向他们解释政策、鼓舞士气、讲述道理的过程,也是在同今天的观众传递思想、沟通情感。所以,他带着鲜明的个性,带着对乡亲们的情感去表达,每一句话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争取胜利、改善生活,不是空洞的说教。农民和战士听懂了,观众就一定能听懂,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就能跨越时空抵达人心。
演好英雄的故事,需要走进英雄的世界,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在沂蒙红嫂纪念馆采风,无声的展品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老乡们动情的讲述,更为我蓄积了塑造角色的情感基础,使我进一步理解“庄埼风们”日复一日、深入人心的群众工作是如此重要,理解他们身上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接力传承下去。
如果说《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回答了“为什么党领导的军队不可战胜”,《我们的河山》则折射出另一幅历史画卷:胜利的基石,在后方、在基层、在人民群众的一砖一瓦间夯实。那些在田间地头、在群众中间默默耕耘的万千英雄,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播撒的思想火种,凝聚的民心共识,汇聚成抗战洪流中奔涌不息的力量源泉。
“庄埼风们”带着泥土的气息和烟火的味道,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紧相连,最终在人民的托举中绽放光芒。这样的历史,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从人民中走来。
内容来源:
回家还是归队?
李乃文的回答让人泪目……
《亮剑》这场歼灭战背后
一个隐藏了59年的秘密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王彩臻
责 编丨李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