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礼赞】《藏地心迹》银幕绽放:三十载渝藏情深的时代见证
(首映盛况)
12月18日全国观众将迎来一场视觉盛宴——重庆首部援藏主题电影《藏地心迹》即将登陆院线。8月29日,这部承载着特殊使命的影片在山城重庆举行了隆重的首映仪式,现场光影交织中,一幅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画卷徐徐展开。
(创作溯源)
这部历时三载精心打磨的银幕力作,改编自重庆作家周鹏程荣获\"双料桂冠\"的同名报告文学。原著先后斩获2019年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和2025年重庆文学奖两大殊荣。创作团队深入海拔4000米的昌都高原,用镜头语言真实再现了重庆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的动人篇章。
(故事内核)
影片以震撼人心的细节刻画了援藏医生马东与藏族少年扎西的命运交织。当马东救治这位保护马鹿受伤的勇敢少年时,一面鲜红的国旗成为连接两个民族的纽带。在生理治疗与心理重建的双重守护下,这段跨越民族的真情故事,恰是三十年来3000余名重庆援藏工作者倾情奉献的缩影。
(幕后匠心)
\"我们要让雪域高原听见重庆的心跳。\"总制片人周鹏程在首映式上动情表示。创作团队三赴藏区,在严重高原反应中坚持实景拍摄,只为真实呈现\"巴渝儿女\"建设新西藏的壮举。每个镜头都凝结着对援藏工作者的崇高敬意,每帧画面都在诉说着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
(历史纵深)
自1995年重庆接过援藏接力棒以来,十一批精锐力量前赴后继奔赴昌都。特别是2015年启动\"组团式\"援藏后,教育医疗等专业人才持续注入,使这座高原之城焕发新生。首映式上,重庆八中教师刘忠骅与重医附一院医生向睿的动情讲述,让观众仿佛看见教室里的藏汉双语板书、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光。
(时代意义)
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管洪指出:\"这部影片既是三十年援藏工作的艺术总结,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实践。\"当银幕上马东医生与康复的扎西并肩仰望布达拉宫时,所有人都读懂了:三十年的坚守,早已让巴渝情怀深深扎根雪域高原。
(本文由上游新闻记者严薇、实习记者曾艺萌采写,部分影像资料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