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众视野时,12岁的王源还只是地下通道里带着音响练胆的青涩少年。他对音乐的热爱带着懵懂,在老师的鼓励下走进地铁口的阴影,试着把胆怯藏在歌声里。路人来来往往,他的声音略显紧张,却也透出一种干净的执着。
外界的质疑与追梦路上的荆棘,没能把他击垮。南开的校庆舞台上,他用弹唱交替的方式,演绎出青春的灵动。到了2019年的个人巡演,他用嘶吼般的力量表达不舍与坚定,声音像是拧紧的绳索,越拉越紧,也越拉越有力。
回到重庆的舞台时,一句“鱼洞,我回来了”道尽对家乡的眷恋,也透露着成长带来的自信。有人会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在风雨中前行,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逐梦路上越走越远?除了粉丝们铺天盖地的爱,关键在于他对梦想的执着、对音乐的纯粹热爱,以及那份不认输的信念。
每一次登上舞台,他都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选择。这份信念,支撑他熬过无数孤独的夜晚,逐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在音乐路上不断探索,发行原创专辑,用作品记录成长,用旋律表达感悟。如今他从起点出发,像在星光下奔跑一般,奔向更大的舞台。
“24岁登上鸟巢,成为史上最年轻开启两场演唱会的人”这条热搜,成了一个时代标签。曾经在重庆地下通道里抱着小音箱唱歌的少年,如今站在万人体育场的舞台上,成为了真正的实力歌手。这一路,十二年的时光像一条星光大道,把他从地下走到了鸟巢的顶端。
他不仅是鸟巢两场连唱的纪录保持者,更是首位在鸟巢举办巡演的养成系偶像。13岁怀揣音乐梦想出道,14岁开始写歌,17岁第一次在五棵松举行个人演唱会。曾在舞台上立下目标,如今已一个个兑现。背后,是无数次的自我挑战与坚持,24岁的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向世界展示了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遇到诋毁时,他选择用创作回应。恶意越浓,他就越写出关于爱的歌。去马拉维的旅程,写给世界的牧童,也写给每一个敢于追梦的人:把恶意看作湖面上的一粒沙,掀不起波澜。他从十几岁起就学着把苦难转化为力量,未来也不会回头。
从两元一首无人问津,到万人演唱会的门票一票难求,他用现实的飞跃回应质疑。他说:“若相遇在某处,我就先去那里看看。”对妈妈写骄傲,对爸爸写羚羊,对粉丝写感谢。没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但他选择把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通过音乐传递给每一个听众。
王源创造的或许只是一个更年轻的鸟巢开唱者的记录,但这也成了华语乐坛新力量崛起的有力证据。地下通道的声音,终于回荡在国家体育场的回声里。他感谢每一次潮水般涌来的支持,感谢嘉陵江沿岸最初的翅膀,让他穿越风暴,到达今天的光辉。
愿在浪漫星球里继续热闹,请让歌声为你落下,愿繁星为你闪耀,愿歌迷的欢呼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