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森林
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在美食综艺中被淘汰后,当场怒怼评委,场面火爆,直接引爆了网络热议
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8月31日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上,他用心做的湛江白切鸡,却被评委潘玮柏和岳云鹏吐槽肉质太老、嚼不动,结果惨遭出局
全进华不服气,回怼说评委的评价有道理也没道理——在广东,鸡就得养到180天才皮脆肉紧,那种嫩鸡根本没人要
这瞬间,不仅展现了她的硬气,更揭开了这个家庭从贫困到逆袭的深层故事
想想看,全进华可不是什么陌生人,他是全红婵的亲哥哥,家中长子
多年前,婵宝还小的时候,他为了供妹妹读书,独自外出打工,当过厨师,尝尽了生活的苦头
妹妹成为奥运冠军后,一切变了,他回到广东湛江的老家迈合村,搞起了直播卖货,日子总算有了起色
这次上综艺,岳云鹏还特意介绍他是“世界冠军的哥哥”,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但谁能想到,一场美食比拼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节目中,全进华带来的菜品是湛江白切鸡,他自豪地解释,鸡是自家果园养的,喂的是五谷杂粮,足足养了180天——这在他们那儿是标准做法,皮脆肉实,风味十足
但评委潘玮柏一尝就摇头,说肉太老,不够嫩;岳云鹏也跟着起哄,调侃说嚼得牙疼
全进华当场就火了,回应道:“有道理,也没道理
在我们广东,鸡要养到一定月份才好吃,那种童子鸡给我也不要!”
这话里带着无奈和坚持,仿佛在捍卫的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
岳云鹏则半开玩笑地插话:“你妹妹是世界冠军,最后也被淘汰?
如果全红婵去了,不用比就可以赢,你是她哥,不可以这样!”
这话虽然轻松,却暗藏压力,让全进华的表情更复杂了
其实,这场淘汰不只是厨艺的比拼,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评委偏好嫩滑口感,而全进华坚持地方特色,这差距让人唏嘘
事后,事件暂无最新进展,但网络上已经炸锅,有人支持全进华的直率,有人觉得评委太主观,甚至扯出近期美食综艺《一饭封神》的争议,那节目被指抄袭韩国模式,还出现各种不专业场面,比如忘带炒勺、混用砧板,搞得像“猪扒饭大战”一样混乱
这让人不禁想:现在的综艺是不是太注重娱乐,忘了美食的本质?
回过头看全进华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淘汰事件,更是一个家庭的缩影
全红婵的成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但从打工到直播,全进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我记得有一次看采访,全进华提到妹妹时,眼里总有光,他说:“妹妹带来了改变,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还有环境。”
这句话简单却沉重,透露出多少辛酸和感激
以前,他们可能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却能上电视展示厨艺——这变化太大了,大到让人恍惚
环境氛围上,想象一下录制现场:灯光闪烁,摄像机📹️对准,全进华穿着厨师服,紧张又期待地端出那盘白切鸡
鸡肉金黄诱人,香气四溢,但评委的皱眉瞬间打破了气氛
那一刻,他的心理肯定翻江倒海——从自豪到失望,再到不甘,这种情绪波动谁都能感同身受
生活中,我们不也常遇到类似情况吗?
辛苦准备的东西,别人却不认可,那种憋屈真难受
从因果链来看,全进华的淘汰并非偶然
他坚持传统做法,但评委更倾向大众口味,这反映了美食行业的现实冲突:地方特色vs.全球化标准
专家虽未直接发言,但这种争议常常引发讨论,比如饮食文化该如何传承?
评委的评判标准是否该更包容?
我个人觉得,美食的魅力就在于多样性,硬套一个标准反而失去灵魂
全进华的回应虽然直白,却提醒我们:别轻易否定别人的坚持
加入些生活场景:比方说,广东人吃白切鸡,讲究的是鸡龄和喂养方式,这就像北方人做饺子馅要手工剁肉一样,是一种执念
全进华在老家直播时,常分享种植和养殖心得,粉丝们爱看这种真实——而不是综艺里的戏剧化剪辑
这次事件后,或许更多人会关注传统美食背后的故事,而不只是味道的表层
总之,全进华的淘汰风波不只是一场娱乐八卦,它触及了家庭情感、文化认同和社会现实
妹妹的光环给了他机会,但也带来压力,他必须在自己的路上走下去
生活就是这样,有起有落,但坚持真我才能走远
最后,岳云鹏的调侃虽带笑点,却让人深思:我们是不是该给普通人更多空间,而不是总活在名人的阴影里?
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在光鲜的综艺背后,藏着真实的人生百态
全进华的故事还在继续,或许下次,他会用更强大的姿态回归
而我们,作为观众,不妨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因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哪怕只是做一道简单的白切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