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不久前在晚上开了一场直播,主题很直接——为他的新书《相声演义》做宣传。直播一开始,在线观看人数稳定在五六万,随后一度飙升到十万,但很快又跌回八万,再上十万,数据起伏有些反常。相比他平时直播轻松突破十万的热度,这次明显低了一些,或许和卖书有关。
在推介过程中,徒弟提问:“您书里写到窦天宝北漂三进三出,特别艰难。您当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
郭德纲毫不犹豫地点头:“肯定有。当年第一次进北京是八十年代末,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进专业团,评个级,穿小西装,抹红嘴唇,出去慰问演出,拿工资,生病还能报销——那就是理想中的生活。”
然而,年轻又无背景的他,根本没办法顺利拿到“铁饭碗”。第一次北漂,失败而归。第二次再回北京,也依旧无功而返。社会和市场都变了,他自己也觉得那次更像是“凑数”。
直到1995年底,他第三次踏上北京的土地。那时,他已在天津唱了几年小戏,凭本事养得活自己,但心里仍觉得不甘心。他想要更大的舞台,于是再次北上。郭德纲说:“德云社的三十年,其实就是从我第三次进北京算起的。1996年至今,明年刚好三十年。”
回顾三次北漂,他感慨万千:“每次经历都不同。前两次糊里糊涂就过去了,第三次开始,看见了希望,也能混口饭吃,但伴随而来的就是很多的是非。你会体会到痛并快乐。”
事实也正如那句老话: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郭德纲最终在北京扎下根,创立了德云社。如今说起当年,他依旧记得玻璃橱窗里的尴尬时刻,也感激电视台给过的机会。他坦言:“如果没有那些坎坷,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三次闯京,酸甜苦辣,唯有他自己最清楚。人红是非多,这也是成名必然的代价。但正是那段跌跌撞撞的岁月,成就了今天的郭德纲与德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