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演员🎭️来说,单靠演技并不足以走红,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往往是几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代表作。许多优秀演员🎭️演技扎实,剧本选择得当,即便只有一部作品,也能留下深刻口碑。但也有一些演员🎭️明明有实力,却因频繁接烂片,白白消耗了观众的好感。
邓超是个典型例子。早年他演技扎实,外形出众,不论正剧还是偶像剧,都能轻松驾驭。和孙俪因戏结缘,更让他在观众心中留下好印象。但自从加入综艺《奔跑吧兄弟》后,他逐渐走上谐星路线。从《分手大师》开始,他接连出演了一系列喜剧片。虽然喜剧无可厚非,但邓超的表演往往依赖夸张肢体、刻意扮丑,笑点低俗短暂,没有周星驰作品那样的深度。票房或许不错,却让观众渐渐觉得他“不务正业”。等到他想再转回正剧时,观众早已习惯了他综艺里嘻嘻哈哈的形象,《中国乒乓》票房不佳,也证明转型并不容易。
刘涛同样经历了口碑的滑坡。早年的《妈祖》让她一举成名,《琅琊榜》《白蛇传》《芈月传》等作品也巩固了她“国民好演员🎭️”的地位。但婚后丈夫事业受挫,她为了替家人还债,不得不拼命接戏。虽然资源优越,但因急于赚钱,她几乎不挑剧本,《大宋宫词》《星辰大海》等剧都因角色与年龄严重不符而遭到批评。演多了此类作品,刘涛在《开端》里的表现也被质疑,僵硬的表情、尴尬的台词让观众大失所望。昔日的好口碑,如今已大打折扣。
王晓晨曾因《大好时光》走红,与胡歌的绯闻更让她一度话题不断,之后还和张嘉译合作《我的!体育老师》,热度很高。然而没多久,她便因接拍《复合大师》《精英律师》等口碑低迷的作品而被贴上“烂片女王”的标签。演员🎭️若不挑剧本,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发挥,最终只能消耗自己的人气。
袁泉则是另一个遗憾。她科班出身,在话剧舞台磨炼多年,《我的前半生》《中国机长》让她大放异彩,演技有口皆碑。但之后的《囧妈》《相逢时节》不仅剧情扑街,她本人状态也显得疲惫。对于像袁泉这样有实力的演员🎭️,如果没有合适剧本,宁愿暂时不演,也比随意接片强。
吴谨言凭《延禧攻略》爆红,她的眼神戏和动作细腻到位,一度被视为新生代演员🎭️的代表。可惜走红后,她接连选择了同类型的作品,剧情雷同乏味,口碑直线下滑。她尝试转向现代剧,却因外形更适合古装而效果不佳,“高开低走”成为她的现状。
很多演员🎭️之所以陷入烂片困境,有时确实是为了生计,有时则是被市场和流量裹挟。但无论如何,观众希望看到的,是用心打磨的作品,而不是为了赶进度、赚快钱的粗制滥造。毕竟,演戏终究是艺术,不是流水线。对于真正有实力的演员🎭️来说,“宁缺毋滥”才是保住口碑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