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佟丽娅新片《轻于鸿毛》9月13日公映,荒诞外壳包裹女性♀️互助议题
记者 孔小溪
北京讯 2025年9月2日——在七夕点映收获“笑声不断、哭点精准”的首波口碑后,由宋佳、佟丽娅首度担纲“双女主”的荒诞喜剧《轻于鸿毛》宣布将于9月13日全面登陆全国院线。影片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立项,由周铨执导、蔡成杰与踢替联合编剧,用一次“遗产争夺战”的外壳,探讨当下中国都市女性♀️如何走出关系内耗、完成自我和解的社会心理议题。
荒诞设定:亡夫“消失”,前妻与现任被迫同车
故事始于一位男子的突然离世,留下遗嘱中一处尚未确权的房产。前妻李鱼(宋佳饰)与现任沈飞鸿(佟丽娅饰)在律师楼首次碰面——一个是“浑身牛劲”的策展人,一个是“化戾气为祥和”的钢琴教师,性格南辕北辙的两人,为了各自利益不得不同车前往远郊办理产权手续。影片用一连串交通违章、民宿乌龙、坟地错位的桥段制造黑色幽默,令观众在笑声中逐渐放下“雌竞”预设。
导演周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荒诞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只有在极端错位的情境里,人们才会把平日不敢说的话、不愿面对的自己全盘托出。”这一创作思路与编剧蔡成杰的田野调查相互印证——剧本雏形来自2024年初在上海、北京两地进行的26位离异女性♀️访谈,其中83%的受访者坦言“最在意的并不是财产,而是自己是否被真正‘看见’”。
女性♀️视角:拒绝“撕逼”,走向“互助”
与同类题材常见的“手撕前任”套路不同,《轻于鸿毛》让两位女主角🎭️在一路鸡飞狗跳中逐渐卸下盔甲:李鱼发现沈飞鸿的温柔背后是对“被抛弃”的深层恐惧,沈飞鸿也意识到李鱼的“张牙舞爪”其实源于“我不配被爱”的创伤记忆。片中一段两人在雨夜车中高声合唱《鸿雁》的长镜头,点映场不少观众泪目。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春军认为,影片把传统叙事中的“婆媳”“前妻现任”二元对立转化为“女性♀️共同体”的想象空间,“在公共话语仍习惯用‘宫斗’框架消费女性♀️关系的当下,这种反套路表达具有社会实验意义”。
演员🎭️表演:宋佳“外放”、佟丽娅“内收”形成镜像
宋佳与佟丽娅曾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同场未同框,此次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合作。宋佳为角色设计了“说话带炮仗味”的东北口音和随时掏出扳手的习惯动作;佟丽娅则保持软糯声线,但在关键台词使用微表情完成情绪递进。两人在片场的即兴碰撞被剪进片尾彩蛋,被影迷戏称“喜剧大赛番外”。
市场前瞻:七夕点映上座率68%,女性♀️观众占比七成
据发行方淘票票数据,8月29日至31日23城限量点映共排片1800场,上座率68%,远高于同期爱情片均值;购票用户中女性♀️占72%,25—34岁群体接近半数。猫眼想看指数在48小时内增长3万,评论区高频词为“好笑”“好哭”“不尴尬”。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公映首周能保持当前口碑,影片有望复制2023年《爱情神话》的“小而美”曲线,成为9月档黑马。
科普小贴士:什么是“荒诞喜剧”?
荒诞喜剧(Absurd Comedy)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欧洲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人类行为在不可理喻环境中的无意义感。中国银幕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本土化尝试是2018年《无名之辈》。此次《轻于鸿毛》在创作中加入了“治愈”元素,导演称之为“给荒诞加一抹暖色”,既保留错位带来的笑点,又用人物成长弥合存在焦虑。
片名释疑:“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原意指死亡之轻。编剧踢替解释,片名想讨论的是“当一段关系结束,究竟什么才值得被留下”,答案或许正是“理解”与“共情”。
影片已确定9月13日起以IMAX、CINITY、ScreenX多制式同步上映,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亦将开设长线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