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撤档风波\"引发广泛讨论的电影《731》,目前民间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解释版本。
第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前期宣传过度抬高了观众期待值,导演赵林山未能将这部特殊题材作品打磨至理想状态,需要通过内部试映收集反馈后进行内容调整。这种解释强调创作团队对作品质量的严苛要求。
第二种观点则指出,有知情人士透露该片采用了与《南京!南京!》相似的主视角,包含对普通日本士兵战争心理的矛盾刻画。关于《南京!南京!》这部作品,虽然其艺术水准毋庸置疑,但其所选择的叙事立场确实值得商榷。导演陆川若将\"反战士兵\"的视角置于其他战场或许尚可接受,但将其设置在南京大屠杀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难免引发争议。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屠戮,而令人愤慨的是,这段历史至今仍被某些势力刻意模糊,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反而被奉为\"民族楷模\"。
有人辩称\"和平年代不应纠缠历史旧账\",但需要明确的是,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多个城市曾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然而为何国人唯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记忆如此深刻?根源在于其反人类的暴行已经突破了文明社会的底线。倘若日本政府能够正视历史、诚恳道歉并妥善处理赔偿事宜,或许关于\"个别士兵反战\"的讨论还能获得些许理解空间。但现实是,他们至今仍在矢口否认铁证如山的战争罪行,在这种情况下为普通日军士兵\"洗白\",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第三种解释与部分主流媒体的报道相符,认为影片因题材敏感性和立场问题面临上映阻力。对此也有反对声音指出,所谓\"审查干预\"纯属片方炒作,否则为何当年的《黑太阳731》能够公映,如今仍在香港地区重映?由于官方未就此明确表态,这一争议尚无定论。但作为内地观众,目睹《黑太阳731》在香港重映时引发的观影热潮,难免感到复杂与遗憾。
提及《黑太阳731》,这部被称作\"一代人童年阴影\"的影片,其震撼程度至今仍令人心悸。影片中真实展现的尸体解剖、冻伤实验等场景,其尺度之大在现代电影中仍属罕见。据参演副官的演员🎭️回忆,拍摄焚尸房场景时,剧组竟动用了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室的真实尸体。当时200多平方米的福尔马林池中漂浮着上百具尸体,有些甚至是四十年前的标本,场面令人毛骨悚然。由于\"道具\"不足,剧组还征召军人扮演尸体,这些战士到场后目睹真实尸体的场景,无不惊恐万分。正因如此,该片成为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实施后首部被列为\"三级片\"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央视播出的删减版《黑太阳731》,其中许多镜头依然令人不忍直视,观后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这部影片在当年就曾遭遇诸多阻力,导演透露片名曾被要求三次修改,最终仅获准在香港地区上映。这段创作历程,本身就成为中国电影审查史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