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演员🎭️,父亲是响当当的导演,可他却没有走“拼爹”的捷径,而是默默在幕后和配角里坚持了整整29年。观众常常觉得眼熟,却总是喊不出名字。有人说他窝囊,他自己却一点🕐️不在意。直到最近在《生万物》里出演了一个让人恨得牙痒的角色,才真正被大众记住。能说他时来运转,也能说是实力终究压不住。不得不提的是,迟鹏算得上是他的贵人,两人在剧中的对手戏张力十足,直接让观众直呼过瘾。54岁的他,再次让大家看到了什么叫老戏骨。
这位演员🎭️就是宋佳伦。虽然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是知名导演,母亲是广播员,但他的成长之路并没有沾光。小时候,他最爱趴在排练厅的窗边看大人们排戏,可心里却没想着当演员🎭️,反而梦想着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他还真为梦想去体校训练过,甚至和国家队的高峰比试过。至今他都说,最想演的角色是体育记者,这颗体育梦一直藏在心底。
命运总会开点玩笑。后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到沈阳招文艺兵,父亲建议他去试试。他硬是在几十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这样进了部队,一待就是二十多年。从一个青涩的新兵,到部队话剧团的台柱子,他靠着一次次磨炼成长为优秀演员🎭️。1997年,他主演的话剧《炮震》火遍全国,还拿下了两个大奖,这些舞台经历给他未来的影视演出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1996年,他正式踏入影视圈,在父亲执导的《天伦》里饰演一名煤矿工人。此后角色接踵而来,早期他出演了不少革命历史人物,比如朱德、左权,每一个都演得正气十足。真正让观众记住他的脸,还得是2014年的《红高粱》。他饰演的酿酒师罗汉,憨厚善良,对九儿默默守护的深情令人动容。尤其是在高粱地里拼死护田,最后壮烈牺牲的一幕,让无数人看得泪流满面。
宋佳伦的角色类型极其丰富。《火蓝刀锋》里,他是严厉到让学员又怕又敬的武钢教官;《一个鬼子都不留》里,他从皇协军到抗日义士的转变,演绎得纠结而真实,牺牲场面更是虐心。军人、革命英雄、历史人物、古装反派,他什么都能演,而且演什么像什么。
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只是因为天赋,而是对演员🎭️职业的深刻理解。他平日里极为低调,生活简单朴实,陪家人、读书、喝茶就是全部乐趣。他还是个铁杆球迷,体育比赛几乎都不落下。他常说,演戏不是随便演演,更不是演自己就能糊弄过去。一个好演员🎭️,必须让角色立体鲜活、令人过目不忘。为此,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个角色都要与前一个不同,要做到真正的“一人千面”。
在他看来,演员🎭️首先要是个正直善良的人,这是最基本的。别人觉得这行压力大,他却认为承受压力是演员🎭️的必修课。无论是烈日寒冬的艰苦拍摄,还是枪战爆破的危险场面,甚至受伤,他都觉得是职业的一部分。凭着这份敬业和人品,他在圈内口碑极好,2016年还拿下了“中国好演员🎭️”评选的优秀演员🎭️奖和蓝宝石奖。
随着新生代演员🎭️大量涌现,他并不排斥,反而欣赏年轻人的活力与学习劲头。但作为过来人,他也提醒他们,表演需要沉淀,尤其是男演员🎭️,哪怕现在不够成熟,也要沉住气,火候到了自然会发光。
正因为这份执着和真诚,他才有底气挑战各种角色。直到《生万物》里的“封四”,他终于凭借一个反派成功出圈。封四初登场时还是个被地主逼债的可怜农民,后面却逐渐露出自私贪婪的一面,最终走向灭亡。观众骂得越狠,恰恰说明他演得越成功。他把一个窝囊又卑劣的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回顾这些年,他既演过憨厚忠义的硬汉,也敢尝试令人憎恨的反派。哪怕父亲是导演,他也没有走捷径,而是在寂寂无名中默默坚持了29年。如今凭“封四”大火,他用实力证明:好演员🎭️不靠噱头,靠的是能演什么像什么,甚至把一个配角演成观众心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