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出身唱响舞台,命运转折遇伯乐
1984年,降央卓玛出生在四川甘孜州德格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家里靠放牧和青稞维持生计,生活清苦,但她自小就爱唱歌,尤其钟情藏族民歌,开口就能引人注目。只是穷山沟里舞台有限,机会寥寥。
1998年,十四岁的她考上了师范学校,却因学费无着落而失望。家里卖掉牛羊仍不足以支付学费,她只好只身北上,在北京打工。刚到北京时,她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酒店做保洁,每天拖地端盘子,辛苦又憋屈。后来当上了服务员,收入稍微宽裕,但她从没放弃唱歌的梦想。业余时间,她坚持练声,参加小型比赛,一点🕐️点磨炼自己。
2005年,她顺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接受了专业训练。毕业后进入甘孜州歌舞团,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2009年,她演唱的《多彩的哈达》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作“像高原的风一样纯净”。从那时起,她的舞台越来越大,北京也成为她追梦的新起点。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10年前后。成名已久的歌手刀郎被她的嗓音打动,邀请她合唱《手心里的温柔》。歌曲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她的知名度一飞冲天。刀郎不仅合作,还倾囊相授,指导她演唱技巧,让她在舞台上更有底气。她感激不尽,经常在演唱会上翻唱刀郎的作品,其中《西海情歌》被她唱出了独特的藏族韵味,传遍全国,成为她事业的代表作之一。
版权©️纠纷闹法庭,师徒情谊终成空
然而,事业的高潮也埋下了隐患。《西海情歌》本是刀郎2006年的作品,起初他并不介意她演唱,甚至认为能唱火是好事。但随着她频繁在商演中使用,还收录进专辑销售,问题逐渐显露。部分观众甚至误以为这首歌是她的原创。
2015年,刀郎方面正式提起诉讼,指控她未经授权商业使用。官司一打就是九年,湖北法院先后开庭四十余次。刀郎拿出专辑销量、演出收入作为证据,强调自己不是为钱,而是要维护版权©️规则。降央卓玛则辩称一切是出于师徒默契,但法院最终未采纳。
2024年1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她侵权,需赔偿7.5万元,并禁止继续演唱该曲。此案引发轩然大波,粉丝与舆论分成两派:有人指责她忘恩负义,也有人觉得刀郎斤斤计较。不论如何,这场官司彻底让师徒反目成仇。此事在音乐圈被广泛讨论,成为版权©️意识觉醒的重要案例。
归乡隐退转心境,重新踏上音乐路
判决之后,降央卓玛选择低调。她返回四川,开了一家小店,卖藏族手工饰品,生活以家庭为重。她与丈夫丁真曲扎育有三个孩子,日子平凡却安稳。粉丝惋惜,她那样的嗓音,却因版权©️风波跌入低谷。
不过,她没有完全离开音乐。2025年,她逐渐复出。1月参加“百花迎春”活动,5月发布新歌片段,8月在抖音推出藏语新曲《唱给布谷鸟的歌》,完整版登上安多藏晚。紧接着,她首次以“藏族青年歌唱家”的身份,随中国文联下基层慰问演出,将藏族音乐带到大众身边。她的《走天涯》remix版在YouTube上也引起关注。
如今,她担任西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藏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继续投身藏族文化推广。各大平台仍能见到她的新作品和演出,虽然不如巅峰时期耀眼,但她的嗓音依旧浑厚有力。粉丝们在评论区呼喊希望她多创作新歌,而她自己也坦言,经历过这场风波,更懂得尊重原创,更注重表达自我。
从穷困山村走到全国舞台,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逐步复出,降央卓玛的人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她的经历不仅折射出个人的坚韧,也见证了中国音乐行业在版权©️保护上的成长。未来是否还能再度翻红无人可知,但她仍然在唱,在前行。正如她的人生,起落交替,却始终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