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真没想到!当年举着国旗冲破硝烟的“战狼”吴京,如今居然被网友玩成了“狐狸京”。一个从56亿票房神话走出来的硬汉,怎么就成了全网表情包的素材?
一、从“中国队长”到“抽象偶像”
2017年,《战狼2》像一颗惊雷,56.94亿票房直接刷新纪录,影院里多少观众跟着冷锋举国旗热泪盈眶。大妈们去菜市场都念叨:“吴京的片子,能打!”接下来几年,他简直是“票房吉祥物”:在《流浪地球》里推着地球跑,在《长津湖》里啃着冻土豆冲锋,主演电影总票房飙到347亿,仅次于沈腾。连外国演员🎭️都竖大拇指,说他比成龙还火。
可在神坛上的位置,从来都是双刃剑。银幕里是铁血硬汉,银幕外“中国”外套🧥火到东京奥运会,老少争着穿同款。网友说他“看一眼就踏实”,但当“吴京”二字成了“热血”“靠谱”的代名词时,也就离被网友“拆解”不远了。
二、“京学”梗火出圈
这两年他没什么新片,但网友翻出他当年的“金句”。比如在《战狼2》的采访里,他一本正经地说:“坦克没有后视镜,枪炮不长眼。”过去听是敬业,现在却被调侃成“全世界就他一个真爷们?”
还有那句“我跳过楼你跳过吗”,被网友剪成鬼畜视频,配上“老板PUA现场”,笑翻一片。于是,“京学”流行开来:
- “战术摇头”配文“甲方方案得改”,秒变职场表情包;
- “单手拎直升机”成了直升机求婚梗;
- 连他的头像都被做成摇摇乐玩具,电商卖到断货。
不少网友感慨:“用战狼表情包玩梗,比看电影还带劲!”
三、硬汉式神话,失灵了?
网友的“反水”,其实不单单针对吴京。近几年风向变了:
- 女性♀️主义崛起,很多人开始质疑“硬汉等于阳刚”的逻辑,“温柔、克制”也能代表力量。
- 观众口味也换了。2017年《长津湖》卖了57亿,但同类型的《蛟龙行动》却只收3.93亿。反倒是像《唐探1900》这种讲小人物生存挣扎的故事,更能戳中观众。
旧神话逐渐失效,吴京成了被“祛魅”的典型。但他也在尝试突破。在新片《镖人》里,他演的隋朝镖客不再是完美硬汉,而是带点痞气、会为钱耍小聪明。片中还安排了独立成长的女性♀️角色,明显是要摆脱标签。
四、互联网的造神流水线
吴京并不是特例。如今谁都躲不过“赛博审判”:
- 黄磊当年因厨艺被夸“被演戏耽误的厨子”,如今却被说成“样样通样样松”;
- 周迅拍《如懿传》时被赞“为失败者立传”,现在剧被吐槽成“大如传”,她的发言也被骂“矫情”。
互联网就是一条循环带:“造神—祛魅—再造神”。网友表面是调侃明星️,其实借机吐槽社会、发泄心声。吴京被做成“PUA梗”,黄磊被骂“完美人设”,背后都影射了大众自己的处境。
五、作品才是最终的底牌
这种循环越来越快。昨天网友还在调侃,转头一部新作品就能翻盘。就像周迅,前脚被骂,后脚护着新人歌手,立刻又收获好评。吴京若凭《镖人》打出新天地,评论区里肯定会有人说:“以前的吐槽当没说过。”
说到底,演员🎭️还是要靠作品立足。再多的梗,再热的搜,都比不上银幕上真刀真枪的表演。吴京的这七年,其实也是互联网造神与祛魅的缩影。时代在变,流量在翻滚,但观众最后买账的,永远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