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浙江卫视正式官宣《王牌对王牌》第九季定档。
海报中,唐国强与宋亚轩位列C位,时代少年团集体亮相第三排。然而,连续六季稳居“王牌家族”的华晨宇,却悄然消失在阵容名单里。没有告别仪式,也没有官方解释,这份低调得近乎刻意的退出,反而引发了舆论热议。网友一边回顾他六年来的综艺成长轨迹,一边猜测:为什么偏偏是现在选择离开?
其实,这并不算突发事件。早在贾玲因电影缺席第八季、沈腾在第九季仅以“飞行嘉宾”身份现身时,王牌家族的灵魂就已松动。节目组力推年轻流量,战略重心逐渐转移,这本身就像是一封无声的“告别信”。业内人士评价:“综艺阵容的更替,本质上是平台和艺人之间的一场价值博弈。华晨宇此时抽身,更像是一次主动的止损。”
2016年,他第一次出现在《王牌对王牌》时,还是个综艺“零经验”的音乐鬼才。镜头前常常躲在沈腾身后,接话显得拘谨,甚至被质疑“综艺感为零”。但在节目组耐心引导和沈腾、贾玲“带娃式”的帮助下,他逐渐放下防备。第四季音乐接龙,他即兴改编《菠萝菠萝蜜》逗得全场大笑;第五季模仿沈腾“瘫坐”姿势更是精准戳中观众笑点。这些自然的反差感,让他从“木讷少年”转变为综艺中的意外笑点担当。
对节目来说,华晨宇不仅是气氛调节者,更是专业性的保障。他的舞台,如《寒鸦少年》《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播放量屡屡破千万,还反哺节目热度。编导们评价他:“少数能兼顾流量和质感的艺人,音乐输出从不敷衍。”
不过,《王牌对王牌》的灵魂始终是沈腾与贾玲的“喜剧双核”。一个负责控场,一个擅长即兴,营造出独特的“家庭感”。当贾玲淡出、沈腾减少常驻后,这份默契彻底瓦解。沙溢、杨迪虽然努力搞笑,却更像“任务型补位”,难以重现原有的温度。网友直言:“像临时拼凑的剧团,大家都在卖力,却缺乏熟悉的默契。”对于华晨宇这种需要安全感的艺人而言,失去“保护罩”意味着要重新适应综艺环境,这显然不再值得。
与此同时,节目组的年轻化布局越来越明显。从宋亚轩常驻开始,镜头和话题度明显向新生代倾斜。第九季的海报里,时代少年团齐聚第三排,宋亚轩与唐国强共享C位,这无疑在重写流量分配规则。平台需要新的面孔带来新话题,尤其是TNT粉丝的投票和转发能力极强,随便一条预告片就能破百万。而华晨宇的粉丝虽基数庞大,却更多集中在音乐领域。综艺策划人直言:“30 艺人在游戏综艺里很尴尬——太认真会被骂,划水又被批敷衍。留下来的话,他可能面临镜头减少、人设被边缘化的风险。”
因此,华晨宇的离开,更像是一种主动选择。2023年以来,他重启“火星演唱会”巡演,推出新专辑,还担任音乐导师,工作重心已全面回归音乐。综艺只是“加分项”,并非必需品。在《王牌对王牌》的六年,他已经完成了形象转型,继续停留反而可能透支好感。此刻抽身,不仅让他保留了“谦逊专注”的艺术家形象,也算是一次漂亮的急流勇退。
其实,这也是行业的缩影。当综艺成为艺人转型的跳板,如何平衡高曝光与主业价值?当流量潮水涌来,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本位?华晨宇选择了后者。毕竟,对他来说,真正的“王牌”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一个舞台。
这六年,他和《王牌对王牌》互相成就:节目帮他破圈,他用音乐回报热度。如今的告别,既是结束,也是最合适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