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北京城里却诞生了一位非凡的孩子--姜昆。他是一位后来享誉全国的顶尖相声表演艺术🎭️家,而与此同时,“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年长他23岁。
出生在那个动荡年代的姜昆,最初并没有打算从事相声事业。年轻时,他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并在部队里结识了相声大师马季。
若偶尔有演出的机会,姜昆会模仿马季在台上表演相声,尽管表演比较生疏,但马季慧眼识珠,看中了他的潜质。
马季先生欣然收下了姜昆成为他的徒弟,姜昆自此正式被认定为相声演员🎭️。在恩师马季的辛勤指导下,姜昆勤奋努力,一丝不苟地模仿马季大师的表演技巧,满怀希望地期待自己将来能在相声界取得一番成就。
1979年,姜昆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舞台--中央电视台,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然而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却是无法抑制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相声方面崭露头角,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他的名字。
从此,姜昆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为了精益求精的相声艺术而苦苦探索,夜以继日地反复琢磨每一个字句,力争将每个细节都展现得完美无缺。
曾几何时,他怀揣着对事业的无限憧憬,期待有朝一日能成为叱咤风云的相声大家。
1983年,姜昆作为一位老一辈优秀艺术家,接到了筹办首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既为这个荣誉感到骄傲,同时也的确有些忐忑不安。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此次看来波澜不惊的晚会,竟会变成一场巨大的海啸。当姜昆四处寻找演员🎭️参加晚会时,他连续遭遇了拒绝。
所有人都持有反对意见,因为这样他们将无法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面对这一困境,姜昆感到如坐针毡、焦虑不已。
他亲自上阵骑着破旧的自行车,逐户上门拜访。他时而骑得飞快,时而行走缓慢,只为了能说服更多的演员🎭️加入。
姜昆在一个个被拒绝的夜晚只能独自在冷冷清清的街头走走停停,内心充满了失落。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线希望终于出现了。
姜昆诚恳邀请的演员🎭️们纷纷愿意献艺,节目准备工作很快就重新步入正轨。终于,万众期待的除夕之夜来临,姜昆在后台满怀激动地目睹着一个个精彩节目上演。
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其他的原因,他上台演唱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忘记了歌词。幸好有伴奏能够随机应变,才使姜昆稍稍放松,节目得以继续。
然而,他最遗憾的,还是当晚的相声表演环节。由于临时加入了撞钟倒计时的视频,他没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能草草收场。
虽然舞台的帷幕落下,但姜昆心中充满遗憾,但他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首届春晚成功举办,为后来者树立了前车之鉴。
虽然首届春晚上留下了许多遗憾,但这份遗憾也成为了姜昆前进的最大动力。为了避免再次犯错,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为春晚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年的春晚,姜昆不仅熟练地主持着,同时还带来了许多精彩的节目环节。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要数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相声界的知名搭档联手奉献的&34吃面条&34小品了。
而这对搭档,竟然是姜昆千方百计请来的。
那时,姜昆在陈佩斯的故乡翻山越岭,好不容易在一座破旧的剧院找到他们两个。陈佩斯和朱时茂见到前辈姜昆后,恭敬的态度溢于言表,频频点头称是。
姜昆郑重地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在春晚的大舞台上一展身手。
听到此话,两人都感到惊讶,然后对视一眼,最终被姜昆的诚意所打动,欣然答应。这样一来,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节目就诞生了。
赵本山是著名小品演员🎭️,他的加入是姜昆一手推动的,除了陈佩斯的二人组。有一次,他去东北地区巡回演出,发现当地观众对相声作品没兴趣,原因是赵本山的表演太精彩了,让其他节目都显得黯然失色。
于是,姜昆坚定地决定专程去见赵本山,他当时正在草根剧场卖艺。当姜昆见到赵本山时,他专心地观看了赵本山的整场演出,并对他出色的表演天赋赞不绝口。
演出完毕后,姜昆找到了赵本山,向他正式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并亲自带领他走上了春晚的舞台。
赵本山和陈佩斯多年后的今天提到姜昆,两人仍心存无尽感激。自首届春晚开始,姜昆连续11年担任这一盛典的主持人,其中单年主持时间最长的达到了7年。
在此期间,姜昆创作了众多的经典相声作品,如虎口遐想楼道曲电梯奇遇等,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也使他迎来了相声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
正当姜昆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一位名叫郭德纲的年轻相声演员🎭️横空出世,引发了关于&34三俗&34和&34反三俗&34的激烈舆论战。
郭德纲,草根出身,曾在求学路上历经坎坷。他曾多次进入京都,但均无缘入门。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在茶馆里卖力表演相声。
直到2004年,这位被称为&34非著名相声演员🎭️&34的人,终于有幸拜入相声大师侯耀文门下。
自那时起,郭德纲在相声界逐渐崭露头角,他的表演赢得了全国的喜爱。然而,他也卷入了一些风波,他曾在台上大肆宣扬&34我就是三俗&34的理念,公开对抗当年姜昆倡导的&34反三俗&34运动。
姜昆作为推手,面对如此放肆的挑衅,他选择了保持沉默。
然而,这并未阻止事态的持续升级。反倒使得舆论的矛头越来越多地指向了姜昆。一则“姜昆建议取缔小剧场”的谣言在德云社粉丝圈内迅速传播开来。
一时之间,姜昆成为了德云社和众多粉丝们共同的&34敌人&34。
这个全民公敌的名号,不仅人人皆可对他口诛笔伐,谩骂声、诽谤声更是不绝于耳。然而,直到相关原话公开,大家才意识到这只是一场纯属捕风捉影的误会。
然而对于姜昆而言,事情已经为时过晚。在连续十年的流言攻击中,他甚至成为了这场舆论战中的“弱势群体”,在理念之争中,丧失了主动权。
有人认为姜昆和郭德纲之间最大的分歧源于他们对相声艺术发展方向的追求不同。姜昆作为传统相声名家,主张相声作品正本清源,反对滑向低俗庸俗,他推崇的是&34雅&34的审美取向。
郭德纲代表的是“新”的民间力量,他的创作源于生活,追求贴近群众的接地气风格。然而,由于两人立场的不同,他们在声音的呼吁和理念的倡导上,自然就产生了一定的龃龉和矛盾。
除了艺术事业争议不断,姜昆和妻子李静民的30多年婚姻生活也经历了许多波折。1998年的一个普通日子里,一件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这对夫妻的生活。
在李静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姜昆领养了一名男童,从一处孤儿院。当李静民从海外工作返回家中时,发现这个陌生的孩子,情绪立刻变得激动,对姜昆进行了深刻的质问,想要了解这个孩子的来历。
姜昆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善良行为竟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他不断解释这个孩子只是自己从孤儿院领养的,却被李静民误以为是私生子。
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双方都坚持着不愿退让。姜昆心中焦急万分,他生怕这场矛盾会破坏他们多年的感情。于是,他再三恳求妻子能先冷静下来,认真听自己的解释。
最终,在姜昆的一再保证下,李静民终于点头答应,同意和丈夫一同前往孤儿院了解真相。当他们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后,李静民被深深地打动了,当即决定将男孩姜河一起领养,给予最无私的爱护。
于是,李静民一家三口开始了新生活,渐渐地,李静民对姜河的感情越来越深,就如同对待亲生女儿姜珊一样。
看着妻子对姜河的母爱,姜昆感到十分欣慰。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姜河的成长,他表现出了对学习极为排斥的特点。面对儿子如此“不学无术”的情况,姜昆下定决心,要根据他的特长来选择一条适合的出路。
于是在2003年,姜河被送往杂技学校深造。这样,这个孤儿出身的男孩就成为了杂技领域的新兴力量,并在该领域初见成果。
让姜昆更加自豪的是,在第二年的央视春晚上,他和儿子姜河有幸共同献上了空中飞盘这个节目,演绎得相当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