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吴京几乎就是“燃”与“爱国”的代名词。战狼系列横扫票房,他的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可转眼间,这句口号的余温尚在,他本人却成了网络鬼畜区的常客。昔日全民偶像,现在却变成群嘲对象,不免令人唏嘘。
转折的开端,来自那些在网络上疯传的片段。
在一段采访中,吴京神情坚毅,对着镜头说道:“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中国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 原本他想传达拍戏的艰辛,结果却被网友抓住了话柄。有人调侃:“我熬过996,你熬过吗?我被KPI碾过,你被碾过吗?” 于是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谁更惨”的比拼,吴京的话很快成了玩梗素材,被改编成鬼畜视频,在各大平台流传。
综艺里的表现,也让他频频登上热搜。在某节目中,他煮好面后自己吃了个痛快,完全忘了身边的谢楠。当妻子轻声提醒:“做好了是不是该叫我一声?” 他立刻情绪上头,反问:“你这是埋怨我吗?” 接着甩毛巾上楼,把荧幕硬汉的风范丢得一干二净。玩游戏时,谢楠几次没猜中答案,他当场黑脸数落,弄得她眼眶泛泪,连郭京飞都忍不住劝一句:“这你不对。”
类似的争议不断发酵。一次采访里,他把“歌曲”和“音乐”混为一谈,被人指出后,不仅没虚心接受,反而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姿态。网友觉得他过于自负,与他所营造的“文化传承者”人设背离。更令人质疑的是,他在电影里高喊“国产崛起”,现实中却常被拍到穿外国品牌,使用外国手机,这种落差令人感觉受骗,“双标”的标签随之而来。早年的“酒驾旧闻”被重新翻出,更是雪上加霜。
结果,舆论风向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曾经追捧他的人,现在也加入调侃行列。有人把他的采访片段做成搞笑视频,给他起了个“京奇队长”的外号,还调侃要成立“京学学院”。姜思达的一档脱口秀节目——给吴京10个人生建议,更是将这场群嘲推向高潮。
从“战狼”到“群嘲对象”,这种反转看似突然,实则暗藏原因。一方面,吴京一直维持着近乎完美的人设:荧幕上的孤胆英雄、生活中的家庭主宰、采访里的导师。他所营造的“全领域正确”,给人以距离感,甚至引发反感。当观众发现偶像言行不一,差距便会化作失望与嘲讽。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变了。现在的网友更爱解构权威,追求真实与平等。吴京的“苦难叙事”,用极端经历来建立权威,却忽略了普通人的困境,显得格格不入。
当然,群嘲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吴京对国产电影的贡献毋庸置疑。战狼系列让主旋律商业片取得突破,流浪地球中他零片酬出演,还自掏腰包支持拍摄,为中国科幻电影打下基础。他拍戏拼命亲身上阵,跳楼、坦克碾压,这种敬业精神同样值得肯定。
吴京的困境,并非个人失败,而是时代情绪的碰撞。当“硬汉叙事”撞上“平权思潮”,当“宏大口号”遇到“生活真相”,冲突就在所难免。或许,他该学学网友的智慧:少一些“硬刚”,多一点🕐️“自嘲”;少一些“英雄姿态”,多一点🕐️“普通人的共情”。毕竟,真正的英雄不是从不跌倒的人,而是跌倒后还能笑着爬起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