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香港小姐竞选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最终三甲名单引发舆论哗然。这场号称选拔\"香港明珠\"的盛事,最终呈现的却是一场令人瞠目的\"高知女性♀️职业推介会\"。
当三强佳丽的合影公诸于众,『社交媒体』瞬间沸腾。冠军陈咏诗那张标志性的歪嘴与浮肿的泪泡眼成为焦点,即便顶着艺术体操冠军与博士在读的双重光环,也难以掩盖其苦情戏女主般的面相。亚军施宇琪的剑桥工程硕士背景与航天科技世家的光环,被其同手同脚的机械台步击得粉碎。而季军袁文静结结巴巴的粤语表现,与其斯坦福博士的头衔形成鲜明反差。
这场选美盛事的评判标准似乎发生了根本性偏移。往昔港姐舞台上,『李嘉欣』的绝世容颜、袁咏仪的明艳笑容、郭蔼明的知性优雅、张曼玉的独特气质,无不诠释着\"美貌与智慧并重\"的真谛。而今时今日,当哈佛硕士李尹嫣这样颜值与才华兼备的佳丽仅获\"最上镜小姐\"安慰奖时,观众不禁质疑:TVB是否已将选美标准异化为学历竞赛?
回溯港姐历史,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每一位佳丽都是经过严苛审美标准筛选的视觉盛宴。她们或如『李嘉欣』般美得惊心动魄,或似袁咏仪般明媚动人,即便是高学历如郭蔼明,也从未让学术背景掩盖其优雅气质。反观当下,TVB高层乐易玲力推的\"高素质\"标准,正将这场视觉盛宴扭曲为学术资历的较量。
舆论场中肯的批评直指问题核心:观众期待的是赏心悦目的美学体验,而非令人仰望的学历证书。当红毯沦为学术答辩现场,当才艺展示变成简历比拼,港姐这一文化品牌正在被异化。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以\"内涵\"为名的审美降级,正在消解港姐作为香港文化名片的价值。
值得玩味的是,本届赛事中那些真正符合传统港姐标准的佳丽反而铩羽而归。李尹嫣的落选尤其令人扼腕——这位哈佛学历、粤语流利、仪态出众的佳丽,本可完美诠释新时代港姐的风采,却因评审标准的扭曲而与三甲失之交臂。
当下港姐竞选已陷入身份认同危机。TVB若继续执迷于用学历粉饰审美短板,恐将彻底失去这一文化品牌的公信力。观众记忆中的港姐,是能引发全城热议的视觉盛宴,是能代表香港形象的美丽符号,而非如今这般沦为『社交媒体』群嘲对象的\"学术秀\"。
港姐竞选的出路或许在于回归本源:在坚守基本审美底线的前提下,让学识与才华成为锦上添花的加分项,而非喧宾夺主的评判标准。否则,这一延续数十年的文化盛事,终将沦为无人问津的形式主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