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觉得,依萍和书桓总闹分手,都是因为如萍在中间搅和。其实根本不是——他俩之间最大的“刺”,是梦萍!书桓对梦萍的愧疚,一点点把他和依萍的感情拉远,反而给了如萍可乘之机。直到最后依萍跳江“釜底抽薪”,才彻底拔掉了这根刺。咱们捋捋就懂了,全是细节!
第一步:依萍拦着书桓救梦萍,俩人第一次埋下嫌隙
还记得在大上海舞厅那回吗?梦萍跟一群小混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最后被小混混架着走,明显要出事。书桓本来想冲上去救她,可一来自己打不过一群人,二来他看依萍没动静——要知道,大上海的人多少给依萍点面子,书桓潜意识里想等依萍发话一起救。
可依萍本来就讨厌梦萍(之前梦萍总找她麻烦),加上梦萍醉醺醺时还在挖苦她,依萍干脆拦着书桓:“别管她,是她自己作死!”书桓当时就不开心了,送依萍回家的路上,脸拉得老长——他觉得依萍太冷漠,不管怎么说,梦萍也是个姑娘,眼看着要出事,怎么能不管?
这时候俩人还没吵,但“救不救梦萍”这事,已经在书桓心里埋下了疙瘩:他觉得依萍和自己的“底线”不一样,依萍太狠,他接受不了。
第二步:梦萍被强暴,书桓把责任全推给依萍,开始愧疚
书桓心里一直惦记着梦萍,半夜不放心,还打电话问如萍“梦萍回家没”。结果等来的是晴天霹雳——梦萍被小混混强暴了。书桓当场就崩溃了,满脑子都是“我当初要是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可他没反思自己“打不过就放弃”,反而把大部分责任推给了依萍:“都怪依萍拦着我!我是没打过,但她压根就不想救梦萍!”这种愧疚感像块石头压在他心里,看依萍的眼神都变了——以前觉得依萍“倔强”,现在觉得她“冷血”。
第三步:如萍对梦萍越好,书桓越觉得依萍“差”,开始偏向如萍
梦萍出事之后,依萍的态度很直接:“她自己要跟小混混玩,出事是自找的,可怜但不值得同情。”这话虽然有点狠,但也是实话,可书桓听不进去——他满脑子都是“梦萍好惨”,谁对梦萍好,他就觉得谁“善良”。
而如萍呢?全程围着梦萍转:梦萍哭,她陪着哭;梦萍不想见人,她帮着打掩护;梦萍身体不舒服,她端茶倒水。书桓看着这一幕,心里特别触动:“你看如萍多好,多有同情心,再看看依萍……”
他开始“踩一捧一”:觉得自己当初跟依萍站一边,也是“恶毒”;觉得靠近如萍,就是“间接弥补对梦萍的亏欠”。其实这时候他还没爱上如萍,就是借着“心疼梦萍”,慢慢偏向了如萍——因为如萍的“善”,刚好反衬出他心里依萍的“恶”。
第四步:梦萍失去生育能力,依萍为妈吵架,书桓对依萍彻底失望
更糟的还在后面:王雪琴偷偷带梦萍去做人流,结果导致梦萍大出血,再也不能生孩子了。陆振华心疼女儿,让傅文佩去照顾梦萍,王雪琴气疯了,对着傅文佩又骂又撒泼,正好被赶来的依萍撞见。
依萍能忍吗?肯定不能!她妈受了委屈,当场就跟王雪琴吵了起来,替傅文佩出头。可书桓压根没看到“依萍护妈”的委屈,只觉得“大家都在为梦萍难过,就你依萍在吵架,一点都不关心梦萍”。
这时候他对依萍的好感度已经跌到谷底,反而觉得“只有如萍眼里有梦萍,如萍才是真善良”。俩人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书桓心里的天平,早就因为“梦萍的事”,偷偷偏向了如萍。
第五步:看日记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根源是对梦萍的愧疚
后来书桓偷看依萍日记,发现依萍当初跟他在一起“有报复陆家的心思”,当场炸了,跟依萍分手。好多人觉得“日记是关键”,其实不是——日记只是导火索,真正让他“狠下心”分手的,是之前对梦萍的愧疚一直在发酵。
那时候他刚跟依萍在梦萍病房吵过架(还是因为依萍替妈出头,他觉得依萍不懂事),心里正烦依萍呢,一看日记,立马把“依萍拦着救梦萍”“依萍不关心梦萍”这些事全翻出来:“你果然对陆家没安好心!连梦萍出事你都不在乎!”
他觉得如萍比依萍好太多,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对梦萍的愧疚——跟如萍走近,能让他心里舒服点,觉得“我没那么坏”。直到依萍跳江,他抱着快没气的依萍才彻底醒过来:“梦萍是很惨,但依萍也能为我死!我之前跟如萍在一起,根本不是爱她,是在躲对梦萍的愧疚啊!”
依萍这一跳,看似“极端”,其实是“釜底抽薪”——她用自己的命,让书桓看清:他对梦萍的愧疚,不该变成对自己的伤害;他心里最爱的,从来都是依萍。
所以你看,如萍能插进来,根本不是因为书桓“爱她”,而是书桓对梦萍的愧疚,让他暂时“瞎了眼”,觉得如萍是“救赎”。依萍和书桓之间的问题,从头到尾都绕不开梦萍——这根“刺”不拔掉,就算没有日记,他俩也迟早要闹崩。
你们觉得要是当初依萍没拦着书桓,书桓和依萍还会闹成这样吗?依萍跳江是不是唯一能唤醒书桓的办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大家都理性讨论,别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