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长相正派的男演员很受欢迎,那时最有名的莫过于唐国强,还有一个人和唐国强齐名,那就是和张瑜合作《庐山恋》后爆红的郭凯敏。
如今数十年过去,昔日的男神郭凯敏风光不再,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地步,很少在电视上露面,虽然事业不在,但他却依然和唐国强有得一拼,因为很多人认为,他是和唐国强一样的渣男。
郭凯敏一生有两段婚姻,两任妻子都是大美女,并且都为他生了一个儿子,都无怨无悔的为他付出,郭凯敏,到底有什么魅力?
成长经历
郭凯敏出生在吉林长春,父母是地质工作者,常年奔波在外,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孩子,从小就聪明好学,在学校里成绩拔尖,可命运的浪潮说来就来,初中时,正规的学习中断了。
无学可上的郭凯_敏没有荒废光阴,他把自己关在家里自学,闲暇时就练嗓子唱歌。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很快成了学校文艺宣传队的核心骨干。
唱歌、演讲、演话剧,这些文艺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学业反而被渐渐搁置了。他对舞台的热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17岁那年,中学还没毕业的郭凯敏,命运之门为他敞开,他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相中,成了厂里新招收的一批演员里最年轻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是后来与他命运紧密相连的张瑜和张芝华。
刚进厂时,他们还不是正式工,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老艺术家张瑞芳老师心疼这些年轻人,常常自掏腰包给他们改善伙食。她尤其喜欢稳重懂事的张芝华,对她格外关照。
七个镜头到国民偶像
进入制片厂的第二年,郭凯敏迎来了第一个主演机会,在电影《第二个春天》里,可导演一看他那张英俊的脸,就觉得他不像个饱经风霜的工人,大手一挥,把他换成了一个戏份极少的战士角色。
这个战士,总共就七个镜头,在那个拍一部电影动辄一两年的年代,郭凯敏为了这七个镜头,足足花了七个月去反复揣摩。他的这份认真劲,让同期的张瑜和张芝华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们都觉得,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成。
最后,实际拍摄只用了两个小时,导演对他赞不绝口,这次演出,也让他成功转正,成了上影厂的正式演员。因为形象正派,他很快被厂里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青春的悸动也在悄悄萌芽,郭凯敏性格内敛木讷,张芝华稳重懂事,而张瑜活泼俏丽,在同事们的撮合和玩笑中,郭凯敏和张芝华这对性格互补的年轻人,渐渐走到了一起。三个人关系极好,张芝华常常像个大姐姐,调解着郭凯敏和张瑜之间的小摩擦。
1979年,一部电影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郭凯敏与张瑜共同主演了《庐山恋》,电影在风景秀丽的庐山取景,剧组甚至特意从香港购置了四十多套时髦的服装,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培养角色间的默契,导演鼓励郭凯敏和张瑜在戏外也多接触,像情侣一样在庐山共同生活。随着拍摄的深入,剧组里开始有人觉得,郭凯敏和张瑜这对银幕搭档,在现实中似乎也更般配。
这些风言风语传到了正牌女友张芝华的耳朵里,她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她选择了相信男友和闺蜜。1980年,电影上映,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郭凯敏和张瑜成了家喻户晓的“银幕情侣”。
公众的舆论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觉得,活泼靓丽的张瑜比稳重的张芝华更适合郭凯敏,这些评价像一根根刺,扎在张芝华的心里,也让郭凯敏感到无比尴尬。为了避嫌,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
导演梦碎海南岛
1985年,在事业的巅峰期,郭凯敏和张芝华结婚了,这段恋情在纷纷扰扰中修成正果,被上影厂传为一段佳话。可郭凯敏的心,却不安分了,成名后的他不再满足于当一个演员,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心中疯长——他想当导演。
恰好,上影厂有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的机会,他决心抓住,那时张芝华已经怀孕,正是需要丈夫陪伴的时候,她不想新婚燕尔就要两地分,但郭凯敏已经被梦想冲昏了头脑,他恳求妻子成全自己,最终,张芝华选择了妥协。
郭凯敏在北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求学生涯,留下张芝华一个人在上海,挺着大肚子,生病了自己去医院,家里遇到难题只能求助亲友,她给丈夫写信,诉说独自生活的艰辛,郭凯敏的回信里,除了寥寥几句关心,更多的是分享他在北京的新鲜见闻。
进修的第二年,张芝华生下了儿子,郭凯敏没能陪在身边。1987年,郭凯敏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洋泾浜兄弟》,虽然没能像《庐山恋》那样大火,但也反响不错。这次成功,更加坚定了他做导演的决心。
然而,当时的上影厂,有谢晋这样的大导演坐镇,还有无数从基层熬上来的新锐,他一个演员想转型当导演,几乎没有可能。他只能一边演戏,一边等待机会。两年后,机会似乎来了,郭凯敏在海南拍戏时,认识了海南电视台的一位副台长。
对方告诉他,海南要建电影厂,只要他肯来,导演梦就能实现,这个承诺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吸住了郭凯敏。他回到上海,兴奋地向张芝华提出要辞职去海南。
张芝华强烈反对,可那时的郭凯敏,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幻想里,根本听不进妻子的劝告。
两段婚姻两种人生
就在这时,另一个人走进了他的生活。拍戏时,郭凯敏认识了刘晓春,刘晓春比他小四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是北京总后话剧院的演员,当时刚刚与前夫尤勇离婚。
她不仅外形出众,对电影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想法都与郭凯敏不谋而合,两人越聊越投机,刘晓春成了第一个旗帜鲜明支持他去海南闯荡的人,得到知己的鼓励,郭凯敏更加坚定了。他回到上海,再次提出辞职,张芝华依旧坚决不同意。
这一次,争吵没能解决问题,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选择离婚,儿子由张芝华抚养。郭凯敏满怀抱负地奔赴海南,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位副台长承诺的电影厂根本没影,连他的编制问题都没解决。
他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可为了导演梦,他决定先委屈自己留下来,当时他唯一的收入,是上影厂发的几百块补贴。每月还要拿出150元给儿子做抚养费,剩下的钱所剩无几,连吃饭住宿都成了大问题。
远在北京的刘晓春得知他的窘境后,毅然辞去了话剧团的“铁饭碗”,带着自己的所有积蓄,奔赴海南,郭凯敏被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年,他和刘晓春领证结婚。
之后他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影视公司,倾尽所有投资拍摄了电影《天伦》,结果因为缺乏经验,赔得血本无归,还背上了巨额债务。雪上加霜的是,1994年,刘晓春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奶粉钱、医药费,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1996年,郭凯敏回到北京。但此时的影视圈早已天翻地覆,再没有他的位置。关于他在海南亏了几个亿、甚至因经济问题入狱的谣言,从未停止过。
幸运的是,他的演技功底还在,一次演出后,他重新引起了一些导演的注意,经过数年努力,郭凯敏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将小儿子郭乙桓培养得非常优秀,如今也成了一名帅气的演员。
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补偿妻子,让她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折腾了小半辈子,他终于明白了,最踏实的幸福,原来就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