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深深雨濛濛》时,总觉得依萍特别“冤”——身边真心向着她的没几个:亲妈傅文佩偶尔会教训她,好朋友方瑜跟如萍走得近,连深爱的书桓都跟如萍订了婚;反观如萍,王雪琴、陆振华护着她,尔豪、梦萍帮着她,还有杜飞这个“万年备胎”围着她转。
明明依萍才是被陆家亏欠的人,可观众和剧里的人,总觉得如萍可怜、该被心疼,反而嫌依萍“太冲、太计较”。为啥两人的口碑差这么多?不是依萍真的不好,而是如萍太会“装”,依萍太“真”,4个根源早就注定了两人的不同处境。
根源一:依萍“要什么说什么”,如萍“想要却装可怜”依萍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不藏事”——心里有不满、想要什么,全都写在脸上、说在嘴上。比如她跟陆振华要生活费,会直接说“你欠我和我妈的”;跟书桓闹矛盾,会直接说“我吃醋了,你不该跟如萍走那么近”。
可在别人眼里,她这样就成了“争强好胜”“什么都抢”——明明她只是想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被说成“贪心”。反观如萍,就聪明多了:想要书桓,却不说“我喜欢你”,反而总说“我没关系,只要你幸福就好”;想要陆家的偏爱,却总表现出“我不如依萍敢说、不如梦萍受宠”的样子。
别人一看她这“可怜兮兮”的模样,就忍不住想帮她——书桓会心疼她“懂事”,王雪琴会觉得“我女儿太委屈”,连杜飞都觉得“她需要我保护”。可实际上,如萍啥都不缺:陆家大小姐的身份、父母的宠爱、哥哥姐姐的照顾,却还装“一无所有”,让所有人都自动忽略她的“拥有”,只记得她的“可怜”。
依萍最招人恨的,是她“把报复挂在嘴边”——日记里写着“要让陆家人不好过”,跟书桓吵架时也会说“我就是恨陆家”。可实际上,她从来没主动设过陷阱害陆家:梦萍出事是自己跟小混混喝酒,尔豪的可云事件是旧账,王雪琴被抓是因为自己贪财——这些都是陆家自己埋下的祸根,跟依萍没啥关系。
可就因为她“喊得响”,所有人都觉得“陆家出事都是依萍搞的鬼”,连书桓都曾骂她“恶毒”。而如萍呢?她从来不在明面上说谁坏话,却总在暗地里“递刀子”。比如依萍在大上海唱歌的事,她明明知道依萍不想让陆家知道,却故意在梦萍面前“说漏嘴”——最后梦萍去大上海找事,陆振华去大闹,大家都怪依萍“不该去当歌女”,没人想到是如萍传的话。
她把“坏心思”藏在“无辜”的外表下,让别人替她出头,自己还落个“单纯”的名声。依萍是“嘴上长牙”,看着凶却没真伤人;如萍是“肚里长牙”,看着软却专戳人痛处。
同样是跟书桓闹矛盾,两人的做法天差地别,结果也完全不同。
依萍看到书桓抱着如萍,气到失去理智,就故意在大上海跟客人喝酒,想让书桓吃醋、后悔。可她忘了,男人最吃“装可怜”那套,不吃“硬碰硬”——书桓没觉得愧疚,反而觉得“依萍太放荡,不懂珍惜”,甚至更心疼“懂事”的如萍。
如萍呢?她明明喜欢书桓,却一直不拒绝杜飞的示好,还总借着“跟杜飞玩”的名义接近书桓。书桓看着她“明明喜欢我,却只能跟杜飞在一起”,反而觉得“她太委屈,我该多关心她”。同样是“找别的异性”,依萍被骂“作”,如萍却被夸“懂事”——不是依萍错得更厉害,是如萍太会用“委屈”包装自己,而依萍只会用“硬碰硬”把人推远。
根源四:依萍“真委屈不被看见”,如萍“假忍让被心疼”依萍的“冲”,从来不是没理由的——陆振华打她、王雪琴骂她、尔豪梦萍排挤她、书桓背叛她,她受了这么多委屈,凭啥要忍?可在别人眼里,她的“反击”成了“报复心强”,她的“不低头”成了“不识好歹”。
如萍刚好相反,她的“忍让”全是“装的”——明明知道书桓是依萍的男朋友,却总在两人吵架时凑上去“照顾书桓”;书桓都拒绝她、跑到绥远去了,她还追过去“求复合”,全程没问过依萍的感受;订婚被甩后,她又摆出“我好可怜”的样子,连依萍都忍不住跟她道歉。
她把“抢别人男朋友”包装成“追求真爱”,把“自己的错”包装成“命运不公”,最后所有人都心疼她“爱而不得”,却没人记得依萍才是被背叛的那个。不是依萍不可怜,是她的“可怜”太直白,没那么多“滤镜”;而如萍的“可怜”太会装,让人忍不住想保护。
说到底,依萍成“万人嫌”,不是因为她真的坏,是因为她太真实——真实地表达不满,真实地反击伤害,真实地不懂得装可怜;而如萍成“团宠”,也不是因为她真的好,是因为她太会“伪装”——用可怜包装贪心,用无辜包装算计,用忍让包装自私。
剧里的人、甚至当年看剧的我们,都容易被“可怜的外表”骗到,却忽略了“真实的委屈”。直到长大才懂,依萍的“冲”是保护自己的铠甲,如萍的“软”是算计别人的武器——可惜当年没人懂,让依萍背了这么多年“万人嫌”的锅。
你们当年看剧时,是喜欢如萍还是依萍?现在再看,觉得依萍真的“讨厌”吗?欢迎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