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警示未来:《731》重磅上映,唤醒民族记忆
刚结束了庄严的九三阅兵与振奋人心的抗战文艺晚会,一部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的电影《731》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揭开了其神秘面纱。9月4日,随着影片发行通知的正式出炉,125分钟的时长、9月18日的全国公映日期,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观众的期待值早已被点燃至沸点。
一票难求的盛况,历史的回响
发行通知公布当日,《731》便同步开启了预售,截至发稿,预售票房已势如破竹,突破1100万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首日排片占比高达99.5%,这一惊人的数字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更直接反映了影片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在淘票票平台,“想看”人数已突破236万,而猫眼平台的数据更是飙升至430万,这股空前关注的洪流,在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中,鲜有影片能与之比肩。
9月18日,一个不容忘却的日子
观众或许会疑惑,为何《731》能获得如此特殊的排片力度?其上映日期的选择,恰恰是这一切的关键。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民族记忆中——“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将影片选择在这一天公映,无疑是对那段血泪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对当下某些“精日”言论的有力警示。许多影院更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9:18”、“19:31”的特殊场次,这份仪式感,仿佛将所有观众带回了那个饱经沧桑的年代。
真实的力量,直抵人心
《731》并非凭空捏造的虚构故事,它所描绘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那段真实存在、令人发指的人类浩劫。影片的底气,来自于哈尔滨“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的详实史料,以及幸存者们饱含血泪的证词。当“真实历史”成为影片的基石,它便自带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与深沉的共鸣感,让观众在震撼中反思。
“00后”的觉醒,历史的传承
出乎意料的是,“想看”人数的构成,竟以20-24岁的年轻人为最,这意味着“00后”一代已成为观影主力。曾经关于“00后是否关心历史”的担忧,在《731》的关注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课本上的文字描述,终究不如银幕上的影像来得直观。当“细菌战”、“活体实验”这些冰冷的词汇,被具象化的画面所呈现,年轻一代得以更真切地触摸那段历史的残酷,也更容易激发出内心的触动与共鸣。
直面历史的勇气,无畏的求真
从预告片中可见,《731》的画面尺度着实惊人。冻伤实验室的黑白影像,活体解剖的惊悚音效,即便片方打上了“未满18岁谨慎观看”的标签,仍有无数年轻人义无反顾地选择走进影院。他们明白,只有亲眼目睹,才能真正理解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电影并非传播仇恨,而是让我们铭记,警惕历史的悲剧重演。”
两个小时的重量,历史的沉思
125分钟的时长,对于复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或许略显仓促,但对于引导观众走进那段无法忘却的悲痛,却已足够。这两个多小时,足以让观众透过一帧帧画面,感受那段沉重的历史,触摸那份刻骨铭心的伤痛。《731》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打磨与筹备,其背后倾注的心血与尊重,值得所有人铭记。
视角独特,阵容强大
对于题材可能被拍成说教片的担忧,或许只有等到影片公映后才能有定论。然而,根据片方透露的信息,影片将以平民的视角,揭露日军的反人类罪行,并展现绝境中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精神。更值得期待的是,影片集结了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以及张琪、徐光宇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强大的演员阵容,无疑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看点。
波折中前行,正义终得伸张
《731》的筹备与定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前,影片曾因画面过于血腥等争议,面临部分网友的抵制和撤档压力。以“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为由的抵制行为,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公愤。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对这样一部旨在揭露历史真相的电影袖手旁观。
央媒力挺,真相不容遮蔽
随着《731》官宣定档,全国网友在感动与期待之余,也迎来了央媒的集体声援。、今日霍州、今日霍州、人民网等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发声支持,旗帜鲜明地强调“历史真相不容遮蔽”,并呼吁公众正视日军侵华罪证。
不容妥协,信任的重量
影院纷纷开启预售,预示着《731》的到来已成定局。那些曾经试图阻碍影片上映的抵制者,或许也该偃旗息鼓了。观众们最期盼的,是影片上映的版本能保留最初的剧本,不被删减,不辜负这份信任,不让大家失望。
不止一部电影,更是一本“动态历史教材”
《731》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普通电影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鲜活的“动态历史教材”,将“被动学历史”升级为“主动找真相”。正如网友所言:“历史曾是课本上的考点,如今是银幕上的血泪。看完才懂,‘和平’二字,沉甸甸。”
您是否也对《731》的上映充满期待?您又将如何看待这部影片?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