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嚣张!“小仙女”在飞机上晒出打火机,还高调发视频炫耀:已成功闯关N次!机场紧急回应,网友炸锅!
有时我你真的会怀疑,一些人炫耀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的朋友圈晒猫晒狗晒娃晒美食。
她的朋友圈,晒的是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点燃一支打火机。
9月6号晚上。
一位『打扮』精致的“小仙女”,坐在靠窗的飞机座位上。
窗外是城市的璀璨夜景和机翼上闪烁的航灯。
一切看起来岁月静好。
下一秒,画风突变。
她施施然地从自己的小挎包里,摸出了一样东西。
一枚打火机。
“咔哒”一声,一簇小小的火苗在昏暗的机舱里亮起。
她举着这簇火苗,对着镜头,脸上似乎还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
这还没完。
她把这段自拍🤳视频发到了『抖音』上,IP地址清清楚楚地定位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配的文案,更是让人火冒三丈:
“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
那个大写的“N”,仿佛是一枚刺眼的勋章,闪烁着她自以为是的“聪明”和“战绩”。
视频一发,瞬间引爆了网络。
网友们是真的炸了锅,评论区里全是问号和感叹号。
“这是疯了吗?在飞机上玩火?”
“拿一飞机人的生命开玩笑,就为了你那点虚荣心?”
“查!必须严查!这已经不是违规,是违法了!”
或许是没料到会捅出这么大的娄子,这位“小仙女”很快就删除了视频。
但晚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她那张在火光映照下洋洋得意的脸,和那句“第N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公众的愤怒里。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很快收到了通报,工作人员的回应很官方但也很关键:会尽快转达责任单位核实,私藏火种上飞机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其实,这种人,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她们把挑战规则,当成一种独特的人设。
你跟她说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她翻个白眼,觉得你多管闲事。
你提醒她景区里不能乱刻乱画,她嗤之以鼻,认为自己是“真性情”。
她们不是不懂规则,而是打心底里藐视规则。
甚至,她们会形成一个奇怪的鄙视链。
那些老老实实排队、安检、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在她们眼里,是“笨蛋”,是“死脑筋”。
而像她们这样能找到规则的漏洞,并且成功利用漏洞为自己谋利的人,才是“人上人”,是“聪明人”。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一名男子沾沾自喜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如何在北京地铁里逃票,甚至还做成了“攻略”给别人参考。
还有人,把在高速公路上开到200码的视频发出来,配乐是激昂的DJ,文案是“感受速度与激情”。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表演型人格”。
做一件出格的事本身,并不能带给他们全部的快感。
真正的G点,在于把这件事“演”给别人看,并获得关注、惊叹,甚至是崇拜。
这种心理,说白了,是一种极度自卑和极度自负的扭曲结合体。
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套逻辑:
第一,全世界都得看我。
无论是用好的方式,还是坏的方式,我必须是人群的焦点。
当正常途径无法获得足够关注时,他们就会选择最极端、最出格的方式来“炸场”。
第二,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他们有一种幼稚的英雄主义情结,总觉得打破规则的自己很酷,像电影里的叛逆主角🎭️。
他们享受那种游走在危险边缘的刺激感,并把侥幸的成功,当成是自己能力的证明。
第三,风险与我无关。
最可怕的就是这一点。
在他们的认知里,完全无法将自己的行为和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联系起来。
就像这位在飞机上点燃打火机的女生,她脑子里可能只有“我好厉害,安检都查不出我”,而完全没有“万一引起火灾,整架飞机上百人都会死”这个概念。
她的世界小到只能装下她自己。
《论语》里有句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矩是什么?
它不是束缚,而是一道安全护栏。
是这道护栏,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社会这个高速公路上,相对安全地行驶。
而那些藐视规矩,甚至以破坏规矩为荣的人,就是在亲手拆掉这道护栏。
他们以为自己拆掉的是别人的束缚,展现的是自己的“自由”。
殊不知,护栏一旦消失,第一个冲出悬崖的,往往就是他们自己。
《孟子》也说:“越礼则乱。”
不守规矩,不叫本事,那是在制造混乱。
你每一次沾沾自喜的“闯关成功”,都是在为一场潜在的巨大灾难,添上一块砖。
你以为你点燃的,只是打火机里小小的火苗。
其实你点燃的,是公众对安全秩序的信任,是对规则的敬畏。
真正的强大,不是你能凌驾于多少规则之上,而是你内心有多么敬畏生命。
真正的酷,也不是你敢做多少出格的举动,而是你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守护共同的底线。
希望这位“小仙女”能明白。
别把无知当个性,别拿侥幸赌人生。
因为每一次你侥幸“成功”的背后,都是对无数人生命的公然豪赌。
而赌徒的下场,从来都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