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辉煌与鲜活的义气:曹可凡的“梗”与“人”
近两年来,曹可凡的名字一旦在网络上出现,便鲜少与尊敬相伴,取而代之的是挥之不去的调侃。“九转大肠”、“油腻”、“过气”……一系列网络梗如潮水般涌来,将这位曾经的荧屏巨星淹没。
放眼当下,被网络段子冲击的主持人不在少数,但像曹可凡这样,被如此“标签化”的,却凤毛麟角。
令人费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他恰恰是主持界里公认的仗义前辈,乐于提携后辈,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
这便引人深思:一个人凭借扎实的实力,在主持界纵横三十余载,却被网友几句戏谑的梗语,轻易地盖棺定论。
因此,我决心深入探讨——曹可凡,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必须承认,曹可凡本人也未曾回避过这一话题。
当年接受秦畅采访时,他曾笑着谈及:“网友调侃我‘九转大肠’,我并不介意,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独特印记。”
然而,许多人听罢,仅将其视为“油腻大叔”的又一佐证,认为已无可救药。
但在这番轻松的自嘲之后,我们是否曾停下来思考:一个真正玻璃心的人,怎能在网络上遭受十余年的非议,依然屹立不倒?
换个角度审视,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的黄金年代,曹可凡堪称顶流主持人。无论多么大型的晚会,或是热门的综艺节目,总能看见他活跃的身影。《诗与画》、《飞越太平洋》、《快乐大转盘》,乃至后来的《可凡倾听》、《斯文江南》,他几乎参与了上海半数居民青春记忆的塑造。
可如今,年轻的网友们在B站上看到的,尽是鬼畜视频,对他当年撑起整个上海电视台门面的辉煌,一无所知。
这就像是用几个表情包来概括一位演员的毕生艺术成就,荒诞不经,却又极具传播力。
近日,前上海电台主持人白瑞再也按捺不住。
她在短视频平台直言:“大家千万不要轻信那些恶意的剪辑和评论,曹可凡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她为何如此肯定?
白瑞当年在电台,算是一位颇具个性的主持人,节目中常有“出格”的言论,因此屡屡受到监听老师的批评。
日复一日的书写检讨,承受指责,一度令她心力交瘁。
一次,在直播中谈及“学生早恋”话题时,她表达得尤为直接,不出意外地被上级否决。
气愤不已的她,转而向曹可凡倾诉。
结果如何?曹可凡耐心地倾听了她一个多小时,并劝慰道:“不要在意这些,坚持你自己的风格,你的风格非常难得。”
要知道,那时曹可凡已是上海电视台的“一哥”,其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他却甘愿花费一个小时,去安慰一位初出茅庐的电台新人。
若非白瑞亲口讲述,很多人恐怕难以置信。
从那时起,白瑞每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都会向曹可凡寻求帮助。他从不敷衍,每一次都真心诚意地开导。
这种“老大哥”式的耐心与提携,放在今日纷繁复杂的『娱乐圈』️,恐怕是屈指可数。
或许有人会质疑:“安慰新人算得了什么?这种故事谁都能编造。”
然而,曹可凡帮助过的年轻人,绝不止白瑞一人。
2014年,白瑞开始涉足自媒体领域,着手打造一套70堂音频课程。
彼时,她仅是一名籍籍无名的小主播,影响力微乎其微。为了扩大声势,她急需行业内大咖的背书。她想到了曹可凡。
当时,邀请许多大咖录制一段短短几分钟的音频,大多都推三阻四,嫌弃麻烦。
但曹可凡二话没说,欣然应允,录制完成后还鼓励她:“大胆去做,不要害怕。”
正是这段看似微不足道的音频,帮助白瑞在自媒体的起步阶段便站稳了脚跟。
她坦言,日后一路坚持下来的最大支撑,便是曹可凡。
试想一下,一位在荧屏上叱咤风云的“电视一哥”,完全没有必要去帮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主播。但他,却毅然决然地伸出了援手。
这便是“老大哥”的真正含义。
更有趣的是,曹可凡本人并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
20世纪80年代,他主修医学,直至研究生阶段才转向主持行业。
一边钻研医术,一边磨练主持技艺。换言之,他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半路出家”。
然而,正是这位“外行”,最终成为了上海电视台最闪耀的一张名片。
回首那个年代,《快乐大转盘》的盛况空前!连尚未成名的董卿,也曾在他身边搭档主持。
那种全国观众的聚焦程度,若置于今日,几乎相当于『何炅』、『谢娜』在《『快乐大本营』》的地位。
然而,如今提及曹可凡,网络上留存的,唯有“九转大肠”的标签。
这难道不令人感到荒唐吗?
有人会困惑:为何网络对曹可凡如此“恶意”?
缘由其实很简单。主持人这一职业,本身就容易被时代洪流裹挟而淘汰。
他曾主持过无数大型晚会,风光无限。但今天的观众早已将目光转向综艺节目和短视频。
年轻人不常观看电视,他的辉煌成就自然鲜为人知。
而网络传播最擅长的,便是捕捉“反差”。一位昔日的电视一哥,被塑造成油腻的笑柄,其传播效应,远胜于对其成就的正面介绍。
这便是现实与网络的错位。
对于年轻的网民而言,曹可凡仅仅是一个“梗”;可对于一代上海人来说,他是承载着记忆的“台柱子”。
在主持界,不少人曾昙花一现,但能坚守三十载的,可谓寥寥无几。
曹可凡便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常青树”。
而且,他与某些“过气”后便销声匿迹的人不同,始终勇于尝试新事物。《可凡倾听》之所以能播出二十年,并非仅仅凭借运气,而是源于他对采访的精湛技艺和对嘉宾的深刻理解。
许多人甚至评价:在上海,能让大牌『明星』️卸下心防、吐露真言的主持人,唯有曹可凡。
这才是“老大哥”的分量所在。
并非他主持过多少大型晚会,而是他在行业内,是公认的可靠、值得信赖的同行。
在我个人看来,曹可凡的命运,恰恰撞上了时代断层的节点。
在电视黄金年代,他是顶流;然而,步入『互联网』时代,他却被“梗”所覆盖。
要说他油腻吗?或许有些许。毕竟岁月流逝,镜头感与审美或许已不再与年轻一代同步。
但若要断定他“没有实力”?那纯属无稽之谈。
至少在我看来,能在电视台坚守三十年,并且乐于耐心帮助后辈的前辈,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应受到尊敬。
这便是我最想强调的:请勿只记得“九转大肠”,曹可凡在上海主持界,是真正的“老大哥”。
时代变迁,观众的口味也随之改变。
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对他感到陌生,可对于许多经历过90年代电视盛宴的人来说,曹可凡,便是那个能够稳稳hold住全场的身影。
有人嘲笑他是“梗”,但在主持人圈内,真正赢得认可和尊重的,依然是他。
因此,与其说他被网络淹没,不如说他只是被短视频时代掩盖了锋芒。
三十年的资历与人品,不会因几个表情包而黯然失色。
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重新认识那个“真正的曹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