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杨君 中央电视台资深媒体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媒体人物: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瑞典导演、编剧、制作人。
杨君: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央电视台著名媒体人,著名节目策划、主持,也被称为国内少有的复合型媒体『明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专业的第一位电视传播学硕士,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被派驻美洲东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央视《世界经济报道》《纪实十五分钟》和《半边天》等多个栏目。
1999年开始出版媒体专著《英雄三部曲》(《英雄》、《现在》、《笑容》),由于形象时尚,风度气质俱佳,温和与智慧并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称为央视“智嘴”,国际著名大家金庸为《笑容》亲自写序,对杨君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出任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持人并当选主席,2001年获得“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称号,并成为今日霍州“环球2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纪女性♀️”仪式上唯一的颁奖嘉宾,影视传播学作品被译为17国语言。
2002年入选WHO'S WHO世界杰出职业女性♀️,2002年10月出任香港“两地影视业大型交流活动”主持人,2003年3月8日世界妇女节,中国邮政发行了杨君“笑容”系列邮票及首日封。杨君被国内外媒体称为近年来中国影视界的焦点人物之一。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介绍
媒介、思想、碰撞,当今媒体风云人物,谁在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专业第一位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君坚持传播学研究达26年之久。
杨君1990年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传媒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92年因品学兼优成绩优异获得国家教委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台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以媒体评论员的犀利笔锋撰写大量以媒体为内容的调查及评论,首次提出电影具有媒体属性的观点,同时指出应将媒体的范畴包含八大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音像、网络等。提出以媒体事件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研究个例来纵向集纳考察中国及世界媒体发展的观点,并加以成功实践。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是我们准备了三年之后隆重推出的国际国内几百位媒体顶尖人物的大型访谈,以前沿、客观、发展、国家、国际的眼光考察中国媒体走向,有权威人士预计该访谈的推出和媒体人物的成功思想将对中国媒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2007年7月30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瑞典导演、编剧、制作人。
1944年,编写个人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 。1946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危机》,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1950年,编导爱情片《夏日插曲》。1955年,自编自导的古装片《夏夜的微笑》获得第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57年,执导奇幻片《第七封印》,该片获得第1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60年,执导剧情片《处女泉》,该片获得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1963年,执导剧情片《沉默》。1969年,执导剧情片《安娜的情欲》。1971年,英格玛·伯格曼获得第35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976年,凭借执导的奇幻片《面对面》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78年,拍摄家庭片《秋天奏鸣曲》,该片获得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982年,凭借剧情片《芬妮与亚历山大》获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1985年,为电视台编导剧情片《受祝福的人》 。1998年,获得第51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提名。2003年,执导剧情片《萨拉邦德》 。
01
法罗岛概述
法罗岛,这座坐落于波罗海的瑰宝,不仅是哥特兰省的第二大岛屿,更是瑞典的第八大岛。岛上人口稀少,仅有约500位常住居民,生活节奏悠闲。尽管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如银行、邮局、医疗设备和警察局,以及道路交通的繁忙,但这里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法罗岛对电影艺术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这里曾是瑞典国宝级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故乡,他在此度过了近40年的时光。 法罗岛位于波罗海,拥有一小群常住居民,缺乏现代设施,但因伯格曼而充满艺术氛围。
『汤唯』作为伯格曼的忠实粉丝,选择在法罗岛与导演金泰恩举行婚礼,更是将这里推向了电影迷们的朝圣之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岛屿,感受那份别样的风情。
▣ 伯格曼中心与故居
▣ 英格玛·伯格曼中心
踏上法罗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庄重而肃穆的英格玛·伯格曼中心。这里不仅是伯格曼故乡的象征,更是电影艺术爱好者们心中的圣地。 伯格曼中心展示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吸引着电影爱好者。中心内陈列着伯格曼的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他传奇的一生。而那部被誉为“灵魂之作”的《沉默》,更是让无数观众在泪水中感受到了艺术的深邃与力量。在这里,法罗岛的文艺气息被推向了高潮,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伯格曼的作品中,找到心灵的共鸣与触动。
▣ 伯格曼故居
在法罗岛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英格玛·伯格曼的故居静静伫立。这里不仅承载着大师的日常生活痕迹,更透露着他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与深厚情感。游客们有机会踏入这片神圣的空间,感受大师的生活氛围,与他的艺术世界零距离接触。 故居体现伯格曼的生活与艺术理念,转型为艺术驿站供全球艺术家聚集。自1967年起,英格玛·伯格曼在法罗岛度过了近40年的断续时光,直至2007年他离世。而今,他的故居Hammars已转型为一处致力于艺术的温馨驿站,为追求艺术的人们敞开大门,提供免费的住宿与创作空间。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学者及记者,共同探讨、交流,期待能在这片圣地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此外,故居还精心策划并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学术会议。
▣ 法罗岛变迁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法罗岛曾是军事禁区,外国人被严格禁止进入。然而,如今它已摇身一变,成为了 电影艺术的圣地。这里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大师的杰出作品与不凡生平。游客们可以自由地在此观影,以自己的节奏与喜好,深入探索这位电影史上的巨匠。
02
电影拍摄地探索
▣ 1. Langhammar乱石滩
在这片曾经见证了英格玛·伯格曼无数创作灵感的土地上,隐藏着一处名为Langhammar的乱石滩。它静静地躺在法罗岛的怀抱中,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岁月里的故事。 伯格曼在此拍摄过《丑闻》,是灵感源泉和自然对话的场所。这片曾经是《丑闻》的取景地之一,是伯格曼与自然对话、与灵感相遇的地方,也是如今艺术家们寻找创作灵感、交流心得的圣地。当你漫步在这片乱石滩上,你会看到,这些历经冰河时代的石块,形态各异,高矮不一地屹立在岸边。它们静默地吹着海风,默默地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 2. 探访主城戴斯比
在法罗岛的众多电影拍摄地中,戴斯比主城也备受瞩目。 戴斯比主城有独特的中世纪魅力,是伯格曼电影取景地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这里不仅承载着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更透露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当你漫步在戴斯比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些过往时光的痕迹。维斯比,这座古老的中世纪小城,见证了汉萨同盟时期的繁荣贸易。如今,尽管时光荏苒,世界变迁,但这里依然保持着那份原始的风貌。环城墙的古朴气息、鹅卵石小巷的静谧、古老教堂的庄重,以及岩石堆砌房屋的独特,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若你计划前往法罗岛探访这座古城,需提前准备好护照与申根签证。推荐申请瑞典个人旅游签证,以便顺利开启你的文化之旅。顺利获得签证后,推荐您从北京启程直飞斯德哥尔摩,飞行时间约9小时。抵达斯德哥尔摩机场后,转乘大巴至巴士总站,车程大约1小时。接着,在巴士总站乘坐前往Nynäshamn的专线巴士,行驶约50分钟。到达Nynäshamn渡轮总站后,搭乘渡轮出发前往哥特兰岛,航程约为3小时15分钟。当您抵达维斯比港口渡轮总站时,转乘20路公车(中途会换乘轮渡),约1个半小时后,便可抵达法罗教堂或伯格曼中心,开启您的古城之旅。
摘自《杨君访谈国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