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新作赎梦口碑崩盘:一场视觉盛宴下的叙事灾难
作为张家辉第四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赎梦在内地院线的顺利过审确实出人意料。这部号称"无鬼的鬼片"能够突破审查红线,与死神来了6同期上映,本应是类型片的一次突破。可惜影片最终呈现效果,却让期待已久的观众大失所望。
影片前半段在视觉呈现上确实可圈可点。张家辉巧妙避开传统鬼神元素,以"鬼压床"现象为切入点,构建出极具冲击力的中式恐怖美学。血海秋千、反关节人偶等意象的运用,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惊悚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一度令人看到华语心理惊悚片的新可能。
然而当故事推进到关键转折点,影片却突然陷入叙事混乱。『刘德华』饰演的"入梦大师"成为全片最大谜团——这个铺垫良久的角色在正片中竟毫无下文,被删减的彩蛋内容更让这个客串显得廉价而刻意。这种虎头蛇尾的处理,暴露出剧本结构的致命缺陷。
双男主的故事线同样经不起推敲。出租车司机蔡辛强因金融诈骗间接导致灭门惨案,精神科医生文则背负着童年家暴阴影,两个毫无交集的人物被强行捆绑在一起。更荒谬的是他们的救赎方式:蔡妻莫名顶罪,文医生与痴呆父亲仓促和解,这些潦草的情节安排不仅逻辑崩坏,更传递出扭曲的价值观——加害者轻易获得解脱,受害者却得不到应有的正义。
影片最大的败笔在于将核心剧情全部压缩在最后半小时。前半段精心构建的梦境奇观与后续的人物救赎完全割裂,导致观众情绪无法衔接。即便没有审查删减,单是剧本本身的羸弱就足以让这部作品崩盘。张家辉此前在盂兰神功陀地驱魔人中展现的导演功力,这次完全迷失在空洞的形式堆砌中。
赎梦的失败给类型片创作敲响警钟:再华丽的视觉包装,也掩盖不住苍白叙事带来的硬伤。当一部电影连基本的人物动机都站不住脚时,任何艺术探索都会变成无本之木。张家辉这次导演生涯的滑铁卢证明了一个简单道理:没有扎实的剧本支撑,再大的『明星』️光环也救不了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