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呐喊:《731》点燃国人记忆,年轻一代正成为历史的守护者
曾几何时,“历史片”似乎与“枯燥”、“乏味”划上了等号,鲜少能挑动观众神经。然而,即将于九月上映的电影《731》,却打破了这一沉寂,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不仅成年观众争相购票,就连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也对这部影片表现出了惊人的热情。
尤其是在影片未删减版预告片发布之后,网络上更是掀起了观影热潮。无数网友纷纷约定,要走进电影院🎦,亲眼见证中华民族那段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731》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
影片选择在9月18日这一特殊日期上映,其深意不言而喻。1931年的这一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东北大地沦陷,无数同胞从此陷入长达十四年的苦难深渊。而《731》所聚焦的,正是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在那段黑暗岁月里进行的臭名昭著的细菌战和人体实验。将这两个沉重的历史节点巧妙地结合,无疑是为了让每一位走进影院的观众,在落座的那一刻,便能深深铭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过去。
据影院经理透露,《731》或许将成为近年来国内首部主动设置年龄限制的影片。其长达125分钟的片长中,额外增加的20分钟,正是此前因尺度问题未能公之于众的触目惊心细节。仅仅是“勿忘版”预告片中一闪而过的鼠疫实验、冰冻活人、活体解剖等画面,便足以令人义愤填膺,双手紧握。更遑论正片中那些有史料为证、力求还原真相的真实场景。
影片将镜头精准地聚焦于1945年的哈尔滨平房区,彼时,731部队以“防疫”为幌子,实则进行着一桩桩反人类的罪行。影片中塑造了一个名为王永章的角色,他以当年普通百姓为原型,与弟弟相依为命,靠卖豆腐为生。然而,他们却被日军以“健康检查”为名欺骗、带走,从此生死两隔。弟弟在毫无人道的条件下惨遭无麻醉解剖,内脏被一一摘取;而王永章则被囚禁在零下30度的实验室,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肢体在严寒中腐烂。
史料记载,731部队的残暴甚至延伸至妇孺。标本室内,被锯开颅骨的胎儿,以及那些尚在蠕动内脏的婴儿,都成为这段历史最血腥的佐证。影片在呈现这些残酷画面时,并非为了博取感官上的刺激,而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真相为己任。每一个镜头,都经得起史实的推敲,每一个细节,都源自仅存的文献记载,并被细致地融入到场景之中,足见创作团队的良苦用心。
为了将《731》这部电影搬上银幕,导演赵林山付出了长达十一年的心血。为了搜集证据,他曾远赴日本,然而在日本的经历却异常艰难。不少当地人在得知他此行的目的后,态度急转直下,或闭口不谈,或直接拒绝交流。尤其是在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老家千叶县,当地居民竟然还将石井四郎尊称为“我们的阁下”,这番言论着实令人心寒。
导演的执着,也感染了整个创作团队。他们奔赴国内外,搜寻各类史料,阅览的文字资料累积已超过百万字,只为确保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史可查、有据可依。就连当年731部队的细菌工厂,都是按照1940年的平面图进行了1:1的精确还原。而姜武、王志文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在得知这部电影的拍摄计划后,更是纷纷零片酬出演,他们不求回报,只为能够真实地呈现这段历史。
电影尚未上映,在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上,“想看”人数已突破五百万,首日排片量更是一举超过十万场,预售票房更是逼近一千两百万。尽管有人对影片平均71元的票价(部分IMAX场次更是突破百元)有所非议,认为其高于春节档,但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热情依旧高涨,00后甚至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群体。
过往,总有人感叹年轻人对历史的疏离。然而,《731》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一论调的有力反驳。课本中那些枯燥的“细菌战”、“活体实验”字眼,在影片中被具象化为王永章兄弟的悲惨遭遇,被冻僵的肢体,以及解剖台上的绝望挣扎。这些鲜活的画面,让历史不再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不少年轻观众表示,虽然预知观看过程会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但只有亲眼目睹,才能真正理解先辈们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全国各地的影院也纷纷响应,为影片的上映增添仪式感。特设的“9:18”、“19:31”等场次,数字暗含着九一八事变和731部队的历史节点。当下,已有不少单位组织了提前包场,黄金时段的场次更是“一票难求”。人们普遍认为,观看《731》已不仅仅是观影行为,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教育课。
此外,片方还计划于9月10日至12日在东北地区举办百场老兵专场放映,邀请当年的亲历者进行映后分享。这些老兵口述的故事,其震撼力远超电影画面,更能让人们认识到,影片中所呈现的,仅仅是真实历史的冰山一角。
然而,抛开电影本身,《731》所揭示的战后处理,更是令人愤慨。那些罪大恶极的战犯,并未受到应有的审判。美国为了获取731部队长达八千多页的人体实验报告和生物样本,竟豁免了石井四郎等核心战犯,使得东京审判中对他们的追责付之东流。
时至今日,日本的教科书公然删除了“侵略”、“细菌战”等敏感词汇,防卫省至今仍隐匿着731部队的档案,而部分右翼分子更是对一切揭露这段历史的行为横加攻击。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某些日本冻伤膏,可能就源自731部队以中国人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实验数据。他们曾将活人的肢体直接冻结、敲碎,仅仅为了所谓的“研究”。
甚至我们熟悉的“多喝热水”这一生活习惯,也与当年的细菌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百姓只能依靠煮沸的水来消毒杀菌,以求生存。而那些遗留在我国土地上长达七十余年的日本化学武器,即便早已锈迹斑斑,却仍在持续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日本的这些惨无人道的行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污点。
《731》上映后,想必许多观众走出影院,仍需一段不短的时间来消化内心的震撼与悲痛。然而,这部电影的目的并非煽动仇恨,而是要让人们正视那段被掩埋的历史,了解在那段黑暗时期,曾有人遭受了怎样非人的苦难。那些被抹去姓名、仅以编号代替的受害者,他们的经历不该被遗忘。
正如有人所言,观看《731》,是为了警示后人,避免同样的悲剧重演。无论票价如何,无论画面多么令人心痛,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一看这段历史,便是对那些未能等到正义降临的同胞,一份迟到的祭奠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