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二十周年庆典过去半个月,“『刘亦菲』到底配不配C位”仍在发酵。粉丝把精修图刷成九宫格,力证“神仙姐姐颜值碾压”;反对者却甩出活动生图:她站在『宋佳』、『杨幂』中间,品牌总监亲自挽手,看似众星拱月,却掩不住周遭微妙的表情——『宋佳』嘴角礼貌上扬,『杨幂』眼神飘向侧台,像一出无声的“咖位默剧”。争议核心无非两点:作品厚度与国籍立场。而这两块短板,恰好戳中了『刘亦菲』近年来最敏感的神经。
2006年《神雕侠侣》之后,“小龙女”成了『刘亦菲』的终身标签,也成了隐形天花板。此后十余年,她主攻电影圈——《铜雀台》《夜孔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轮番上阵,票房却大多止步二三亿;文艺片《烽火芳菲》甚至只收三千万。反观同龄85花:『杨幂』手握《三生三世》《斛珠夫人》,古偶与现代剧双轨并行;『赵丽颖』凭《风吹半夏》《幸福到万家》完成转型;连一度被嘲“糊咖”的『刘诗诗』也靠《一念关山》回温。唯独『刘亦菲』,上一部播出的古装还是两年前的《梦华录》,虽口碑尚可,但“大女主+女性♀️群像”红利更多被编剧与导演分走;电影《花木兰》因疫情与西方叙事水土不服,全球票房仅收七千万美元💵,迪士尼财报将其列为“亏损项目”。作品空窗、票房折戟,让“神仙姐姐”四字从金字招牌逐渐变成怀旧滤镜,VOGUE把C位给她,自然有人不服。
『刘亦菲』10岁随母移民美国,成年后未主动放弃美籍。在全球化语境里,这本属个人选择;但在中美博弈、网络情绪高涨的当下,任何“模糊”都可能被放大。今年9月3日,央视官微发起“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转发活动,85%以上一线艺人整齐划一带“9·3胜利日”标签,唯独『刘亦菲』文案写成“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既无明确标签,也未配官方海报。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质疑她“两头下注”,既不想得罪北美资本,又想收割国内流量。更尴尬的是,同月甄子丹以“中国演员”身份亮相威尼斯,官微置顶祝贺,并特意点明“中国演员甄子丹”。两相对比,“美籍华裔『刘亦菲』”的标签显得分外刺眼。甄子丹2010年主动退美籍、重入中国籍的往事被再次翻出,“放弃与回归”成了衡量“爱国纯度”的标尺,『刘亦菲』则被推到“不肯放弃”的另一端。VOGUE活动后,品牌方在INS用英文称她为“American actress Liu Yifei”,国内通稿却统一写“中国演员『刘亦菲』”,这种“双语双标”进一步坐实了“既要又要”的批评。
除了国籍,她在活动中的“人情世故”也被显微镜🔬放大。官方大合影结束后,『刘亦菲』被安排与好莱坞女星同席,她主动起身寒暄,笑容灿烂,被外媒捕捉多张“亲密贴脸照”;转场到华人区,她却恢复“高冷模式”,与『杨幂』、『宋佳』点头致意后便低头玩手机,被解读为“看人下菜碟”。更微妙的是后台双人合影:『宋佳』与『杨幂』并肩而立,却同时侧身对镜头,彼此无眼神交流,被网友戏称为“被迫营业的职场假笑”。而落单的辛芷蕾、『马思纯』只能与品牌公关挤在一起,画面像极了一场“隐形排位赛”。粉丝心疼『马思纯』“抑郁症刚好就被冷落”,顺带把矛头指向“占着C位却毫无实绩”的『刘亦菲』,认为她“靠国籍换资源”,挤压了国内演员的展示空间。
VOGUE为何坚持C位?答案藏在品牌利益里。杂志母集团康泰纳仕正大力拓展北美华语市场,『刘亦菲』的《花木兰》虽票房失利,却在Disney+创下华语片播放量第一,北美亚裔群体认知度极高;加之她手握路易威登、天梭、资生堂三大国际代言,商业价值依旧能打。对品牌而言,“流量+国籍”并非道德命题,而是精准算法。只是这套算法与国内观众“以作品论英雄”的传统价值观发生错位,才酿成舆论反噬。正如一位时尚博主所言:“杂志要的是全球封面销量,观众要的是国产实绩TOP,双方不在一个维度对话,吵再多也是鸡同鸭讲。”
面对群嘲,『刘亦菲』团队并非没有行动。VOGUE活动结束后,她低调进组古装新剧《长陵》,搭档『陈哲远』,监制是曾打造《琅琊榜》的侯鸿亮;题材是女将军成长史,被业内视为“冲奖配置”。与此同时,粉丝后援会发起“补签9·3”行动,集体去央视胜利日微博下补打卡,试图用“群体补救”稀释个人质疑。但网友显然更想看到本人态度——要么像甄子丹一样,公开表明“若角色需要,愿意放弃美籍”;要么用一部现象级作品,让“C位”实至名归。否则,下一次大合影,她依然会被放大镜盯住:左边是手握白玉兰的『宋佳』,右边是爆款加身的『杨幂』,而她只能把“神仙姐姐”的旧名片越举越高,在越来越高的质疑声里,等待下一场风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