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阅兵,『吴京』的梗再度刷屏。
梗图,图源网络
『娱乐圈』️的抽象风,吹向了『吴京』。
如今再看『吴京』的采访视频,金句频出:
“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子弹是不长眼的,非洲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每说一句,『吴京』微微晃头,露出自信的微笑。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我在野外干过人,你干过吗?”『吴京』在采访里反问。
回到2017年夏天,『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拿下近57亿的票房,成功打开了主旋律电影市场。
『吴京』本人也成为“铁血硬汉”的银幕化身,之后几年,主演多部电影。截至今年9月1日,他主演电影的票房高达347亿,仅次于『沈腾』。
从票房、演技、作品的精彩程度,『吴京』都取得过辉煌。但问题是,『吴京』似乎“入戏太深”了。
凡所到之处,总要对“娘炮”式的男性♂️群体发起攻击;活动现场,永远身着笔挺西装亮相;采访中,三句话不离“当年训练的时光”。结果被网友调侃道:“他和EXO(韩国男团)谁真的当过兵,答案是EXO。”
几年前,『吴京』还是观众心目中的英雄,被奉上神坛。可到了审美多元、善于解构的当下,『吴京』也逃不过祛魅的过程。
网友们乐于解构『明星』️形象,争夺『互联网』话语权,将传统的硬汉『明星』️拉下神坛。人们拆解重组他:好为人师、视野局限、性情过激。
然而,这股抽象玩梗的热潮,快速袭来,也必将快速离去。真正留下的,不是段子,也不是调侃,而是『吴京』作为电影人,为国产商业电影所做的拓荒与努力。
流量时代,一切都可以被解构、被娱乐,唯有作品和不服输的精神,得以穿越喧嚣。
『吴京』,正面临舆论的全面反噬,过往言论被重新解读、放大。
与『黄磊』执着于“知识分子”人设不同,『吴京』似乎沉溺于“中国武将”的角色无法自拨,言辞中也时常充斥着一股“让我教教你”的迷之自信。
参考前者被网友频频拆解吐槽,『吴京』的这次“翻车”,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审美日益多元的当下,年轻网友乐于解构和调侃公众人物,尤其对于那些带有“说教感”和“爹味”的发言,反感情绪尤为明显。用『那英』的话来说,就是:
目前来看,网友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吴京』宣传《战狼2》的采访发言。镜头前,『吴京』竭力表达拍电影的艰辛,以及自己在片场如何吃尽苦头。
当记者问到“电影拍摄时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吴京』毫不犹豫地来了个排比:
“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子弹是不长眼的,非洲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内容基础,动作就不基础。每说一句,『吴京』微微晃头,嘴角一抿,露出自信的微笑。
网友解释道,“『吴京』不是在摇脑袋,是因为神经一直保持警惕,总感觉有个狙击手在瞄准他的额头。”
甚至开始大肆整活,将这段十几秒的视频加上各种特效与音乐,发布到各大平台,让『吴京』成为鬼畜界的“新王”。
本以为随着网友过了新鲜劲,恶搞便会结束,可惜的是,『吴京』的采访素材越扒越有,“京学”悄然诞生,各种经典发言统称作“吴言吴语”。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入戏太深”,『吴京』还留在幻想中的战场上。
说到底,『吴京』只是一个演员,为了拍戏在军营里锻炼过、并多次饰演过军人,而他的发言总给人一种“我就是当过兵”的错觉,电影只是他来执行任务的。
在被扒出的另一段采访中,当被问到“你现在取得的成就,会不会有点晚”时,『吴京』铺垫了一堆,紧接着一连串夺命八问: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
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
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
野外生存我把人干了,你干过吗?
中国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
我能开飞机,你会吗?
我能坦克漂移,你会吗?
我干了两件中国电影没人干的事,你干过吗?”
单看这段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吴京』上过战场,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实际上,这段话原本的语境是,『吴京』不想被主持人套话而调侃,“如果之前我要吹牛,我就这么说”。
『吴京』是否认真且不说,网友倒是仔仔细细地听进去了,热心地把『周迅』和『吴京』的台词剪辑到一起,效果堪称完美。
当然,作为成功聚集23个国家的演员的导演,国际京时刻不忘展示一下英文水平。还是在宣传《战狼2》时,他演绎了一段与外国演员的互动:
“我让Frank打我,来,从这打——NO~——我说Why
not——他说这在好莱坞是不被允许的,演员是不可以打脸的。”
这段浮夸的美式发音表演,带动了『吴京』脸上每一块肌肉,『杨幂』看了,估计也要来一句,“你没事吧”。
不得不说,作为集胜负欲和表现欲于一体的男人,『吴京』确实应了那句,“男人至死是少年”。
伴随着嘲笑声,同时应声倒地的,还有刚刚上映的电影《再见,坏蛋》。
这部由『吴京』出品的电影,在八月的电影市场上几乎查无此片。8月22日才官宣上映,28日便草草撤档,上映6天,票房仅有26.7万元。
『吴京』曾为这部电影做宣传,写了大段真诚的文字,但很显然,观众并不买账。在评论区,不少网友已经玩起了热梗,甚至直言“『吴京』的电影,我是不会看的”。
一部电影的成败,离不开影片质量、主演的市场号召力、宣发策略以及档期选择等因素,『吴京』作为客串,显然并不能为电影的失败全额买单。
然而,身处舆论漩涡的『吴京』,似乎仍未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如今的他,或许还在为自己过去塑造的硬汉形象自豪,却不曾料到,这一形象已经开始崩塌。
在这次口碑坍塌之前,『吴京』也曾因各种言论陷入过争议。
2017年,43岁的『吴京』,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拿下近57亿票房,本人也喜提百花奖和华表奖双料影帝。
《战狼2》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吴京』精准捕捉到了当时的社会情绪,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极大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尤其是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口号,直接成为了情绪引爆点,“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被尊重和保护”成为了人们最需要的精神食粮。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该电影填补了中国军事动作片的空白,在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冲击下,『吴京』顺势成为了中国硬汉形象的绝对代表,一个绝对力量的图腾。
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电影带给『吴京』巨大的商业成功,也招致了诸多质疑。
习惯塑造硬汉形象的『吴京』,现实中也极为推崇“阳刚之气”,誓做“纯粹的男人”。但是他做出的很多过激行为,让网友将其诊断为“超雄症”。
比如《战狼》热映时,『吴京』做客一档访谈节目,节目组当着『吴京』的面,放出了韩国男子组合EXO的照片。『吴京』当场发问,“男的女的?”本想硬碰到底的『吴京』,结果反被网友调侃,“『吴京』和EXO谁真的当过兵?答案是EXO。”
此外,『吴京』还曾发表过一番关于“冷男”的看法。“如果说狐狸是一个暖男,那么狼一定是个冷男。有暖男,我们就有冷男。暖男是中央空调,爷们还是要冷一点。”
这番言论引发了好奇,现在也始终没人明白,『吴京』所说的“冷男”到底具备什么高尚品质。
而在电影宣传现场,『吴京』的“纯粹男人”形象再度上演。他刚一登台,转身就把自己的单人海报撕了,理由是“电影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剧组所有人的”,说完竟然还鞠了一躬。
『吴京』当场手撕个人海报
在『娱乐圈』️,没有任何一个公众人物能逃脱文化审视,『吴京』也不例外。
比如,在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情感表达时,『吴京』答道:“龙小云是他不能触碰的深水区,而且只是蜻蜓点水,只有一点点暖味”。
简单一句话,用错了成语,甚至把“暧昧”说成“暖味”。
这些低级错误,稍加注意便可以避免,但问题不仅在于这些细节上,更在于『吴京』在解读电影时展现出的思维深度不足,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回答,浅显而又情感化。
正如“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吴京』与其他国际导演的差距,尤为明显。
英国导演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与『吴京』执导的《战狼2》在同年相继上映,二人当时分别做客同一档中国的访谈节目,被问到了相似的问题。『吴京』显然是情感驱动,回答充满了激情与热血,而诺兰则以更加哲学的思维,理性探讨了这一问题。
『吴京』与诺兰的采访片段
『吴京』的每一次“翻车”,都踩在了大众的情绪敏感点上。
然而,在对『吴京』的批评与调侃中,也不应忘记他背后的奋斗历程。从武术小子到功夫巨星,再到自导自演的导演,每一步的成功背后,都有无数的拼搏与付出。
或许也应回头看看,他所走过的那段艰难而不凡的来时路。
『吴京』从不掩藏成为功夫巨星的野心,在成名道路上,他一直死磕到底。
据不完全统计,『吴京』全身累计缝针100多次,软骨碎裂、韧带断裂这些听着让人幻痛的词,对他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
这些都未能让他放弃理想和事业,他的坚持源于对功夫的深沉热爱和不服输的精神。
一切要从成为功夫小子说起。
『吴京』出身武术世家,天资聪颖,从小渴望在武坛闯出一番天地。6岁时,他便开始在什刹海体校习武,师从『李连杰』的教练吴彬。8岁时,他便捧回了第一个全国武术冠军。
少年『吴京』
命运并未对这个潜力少年特别优待。14岁时,『吴京』因腰部受伤而卧床不起,严重到面临瘫痪的危险。
年少的『吴京』不肯就此妥协,拼命康复训练,虽然最终身体恢复,但难以回到过去的巅峰状态。
在一次比赛中,『吴京』右腿严重受伤,过去的旧伤复发,已经不再适合武术队高强度的训练。他被迫退出武术队,结束了专业的武术生涯。
青年『吴京』
然而,这个意外转折为他带来了新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末期,内地功夫片兴起,『吴京』迎来了人生转折点。
1995年,『吴京』遇到了曾执导《少林寺》的张鑫炎导演,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并且担当男主角🎭️。
《功夫小子闯情关》剧照
而此前《少林寺》的主演正是他的师哥『李连杰』,『吴京』拿到了『李连杰』的超强班底配置:
武术指导袁和平曾与『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和《精武英雄》合作过,女主角🎭️『钟丽缇』也刚和『李连杰』合作完《中南海保镖》,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女演员。
『李连杰』与『吴京』
第二年,『吴京』又顺利进组《太极宗师》,再次出演男主角🎭️。
这部主打动作场面的电视剧,踩在了『吴京』的舒适区,剧中精彩的打斗桥段不仅让他赢得观众口碑,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还让他成为了内地功夫片的中坚力量,也掀起了一波习武热潮。
随后,他又相继出演了《小李飞刀》《策马啸西风》等多部热门影视。
《太极宗师》剧照
尽管『吴京』表现优秀,但始终难逃“被比较”的命运。他借了师兄『李连杰』的光,也一直活在他的阴影中。
相比剑眉星目的『李连杰』,『吴京』虽然武戏精彩,可青年时代的他,顶着一张娃娃脸,完全被困在功夫小子的形象中,极大限制了在其他类型片中的发展。
与此同时,内地电视剧市场逐渐走向多元,偶像剧、宫斗剧、仙侠剧开始盛行,『吴京』擅长的功夫片市场不断被压缩,他也难以找到其他合适的定位。
《小李飞刀》剧照
2003年,『吴京』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中国香港发展。他相信,尽管香港电影市场竞争激烈,但功夫片尚有市场,只不过一切要从头再来。
彼时香港电影中,『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已经“平分天下”,『吴京』感到无从施展拳脚,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戏拍,最后不得不选择出演反派角色,这也意味着可能永远是“边缘人物”。
2005年,『吴京』以一个零台词的角色,在甄子丹主演的《杀破狼》中亮相。
在这部影片中,『吴京』和甄子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巷战。『吴京』饰演的杀手,手持短刃,顶着一个杀马特的造型,与甄子丹饰演的警察,上演了一场真实的打斗。
这场打戏拍了整整三夜,『吴京』被甄子丹打断了四根警棍。打到最后,他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但依旧笑着说不疼。
这种近乎拼命的精神,让香港导演看到了这位内地武打演员的潜力。
第二年,『吴京』在《男儿本色》中再次出演反派角色,搭档『谢霆锋』和余文乐,在以一打三的经典场面中展现了强大的武力值。这部电影让『吴京』提名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也让他在香港电影圈中站稳了脚跟。
之后的几年里,『吴京』辗转于内地和香港各大影片中,但作为配角始终不温不火。尽管处在低谷时期,『吴京』也从未放弃,静等下一次突破。
不甘平凡的『吴京』,迎来了事业转折点。
2012年,『吴京』出演了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这部军旅题材的作品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军人这一角色。
为了演好军人形象,他付出了极大努力。提前进行18个月的封闭训练,亲身体验士兵生活,与战士们一起完成跳伞、潜水、格斗等高强度项目。这一过程不仅让他在体能上达到顶峰,也让他对角色有了更加真实的感悟。
从小向往军旅生活的『吴京』,也成功抓住了这次翻身的机会,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
《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剧照
此后,『吴京』没有选择安稳度日,他决定尝试自导自演一部军旅题材的电影。
其实早在2008年,『吴京』便已经自导自演了第一部电影《狼牙》。剧情并不复杂,主要是以『吴京』的一场场真实打戏为主,尤其是片尾贡献了以一敌百的精彩打斗场面。然而,电影票房表现惨淡,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不服输的『吴京』,在积攒了经验后,继续朝着导演之路迈进。
《狼牙》剧照
『吴京』的军旅题材电影梦一开始并不被市场看好,投资方更是纷纷撤资。但他却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缺乏这类题材,现在正是产出作品的绝佳时机。面对种种困难,『吴京』赌上全部房产自筹拍摄电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5年,《战狼》横空出世,以5.25亿的票房开启了国产军事动作片新纪元,『吴京』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华鼎奖最佳新锐导演奖,并拿到了百花奖最佳导演提名。
两年后,《战狼2》再续佳作,票房是前作的十倍,也成为往后8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吴京』不惜以身冒险,在一场长达三分钟的水下搏斗戏中,跳海26次,甚至险些溺亡。
『吴京』甘愿付出自己的血与汗,塑造了观众心中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英雄,让“中国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战狼》剧照
在电影市场大获成功的『吴京』,也时刻不忘提携新一代的中国电影人。
2019年,中国科幻电影迎来了划时代的作品——《流浪地球》。
然而,当初电影筹备时,曾一度遭遇资金短缺。作为主演之一的『吴京』,自愿“带资进组”,力挺导演郭帆,帮助完成了电影拍摄。
电影上映时,观众曾担心它会成为一部“太空版《战狼》”,但最后口碑和票房的双成功,都证明了电影质量是经得起检验的,『吴京』饰演的为人类生存而牺牲的英雄,是毫不违和的。
“即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未来,他们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这是『吴京』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信心与支持。
《流浪地球》剧照
随后,『吴京』继续在主旋律电影中出演了各类硬汉形象。
他是《流浪地球2》年轻时期的刘培强,是《长津湖》的抗美援朝战士伍千里、是《金刚川》中英勇奋战的炮兵、也是《我和我的父辈》中的骑兵团长。
『吴京』也顺势成为了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之一,他主演电影的票房高达347亿,仅次于『沈腾』。
从功夫小子到功夫巨星,从演员到导演,『吴京』用他的坚持,开辟了一条独属自己的电影道路。
2025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吴京』成为了奥运会场外最忙碌的人。
在赛场上,运动员和国内观众的爱国情绪高涨,网友的热情也被激发,『吴京』再次成为了情感的宣泄口。
早在电影《老师好》中,『吴京』客串了一名体育老师,穿着印有“中国”两个字的运动服。这个造型原本并不起眼,却在奥运会期间意外走红,成为了网络表情包的宠儿。
『吴京』那张正义感十足的脸庞,加上“中国”两个字,恰到好处地成了表达情怀的完美符号。
于是,网友们开始将这一形象进行二次创作——中国队夺金,『吴京』出现了;中国队打破纪录,『吴京』出现了;中国队战胜东道主,『吴京』又出现了。
作为一个『互联网』符号,『吴京』几乎活在了大众的情绪中。人们通过他,表达喜悦、庆祝胜利,也通过他解构和嘲笑过于简化的英雄形象。
无论是热情洋溢的表情包,还是如今对他形象的反讽,『吴京』都在不断地被“重塑”,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的产物。
然而,『互联网』时代,符号往往伴随着“造神”与“祛魅”的循环,『吴京』的形象正是这循环中的一部分。
社会情绪、大众审美和价值观在变迁,公众越来越渴望真实、多元、平等的声音,而不是过度符号化、程式化的形象。
在这样的语境下,『吴京』面临的,正是符号意义的反噬。这个反噬是无解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唯一的解药,可能就是等待网友发现另一个“祛魅”的对象。
或许,经历这一番风波后,『吴京』会有所顿悟:
曾经他执着的英雄形象,如今已被抛之脑后,现在人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更接地气的『吴京』。
部分参考资料:
1.面对面|『吴京』:英雄天地
2.可凡倾听|专访『吴京』
3.开讲啦| 『吴京』演讲
4.眸娱|从龙套打手到票房王者,『吴京』付出了多少代价?
5.狐厂娱乐观察|解构“『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