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的一天,成都市民如以往一般打开电视后,翘首以盼的不是热门综艺节目,也不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而是曾经备受瞩目的普法栏目——谭谈交通。
然而,现在在荧屏上出现的,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身影和问候语&34大家好,欢迎收看谭谈交通&34。
这是谭谈交通的最后一期。
荧屏上谭警官的身影已离去,再也无法出现在广大市民熟悉的电视机📺️前,用那标志性的语气向他们问好。
外界一片哗然,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节目停播的原因。有人特意拨打电视台的服务热线留言询问,也有人在成都公安局的政务网站上发帖求证,然而最终得到的回应是:节目主持人谭乔主动要求退出。
这个消息无疑让无数观众感到惊讶和惋惜。毕竟,谭乔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像每个成都人家里的一员,透过荧屏与观众亲密无间的接触。
他是那个在街头巷尾、大大小小交叉路口都能见到的&34谭警官&34,他的身影随处可见,他的声音令人倍感亲切。
作为一档城市生活类节目,谭谈交通在黄金时段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是巨大的。谭警官的温暖幽默让普法节目深入人心,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印象。
因此,当谭乔主动退出的消息传出后,外界一片哗然。人们纷纷猜测这位知名主持人&34谭警官&34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要主动放弃,带着自己的节目说走就走。
那年16岁的谭乔是个农村少年,正在盛夏的炙热中行走在熙攘的街道上。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碰撞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小女孩在马路中央仆倒了,周围的群众陷入一片慌乱。
目睹这一幕后,谭乔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假如我能通过成为一名人民公仆,为人们服务,为这个世界拂去一些阴霾,那该有多美好。
从那一刻起,谭乔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交警,为了守护城市的平安和群众的安全。1995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交警队伍,开启了他艰难的执法生涯。
但当年的谭乔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民警。
2004年,时光飞逝。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交通法规知识,成都市决定制作一档普法节目。然而,主持人的人选却成了一个难题。
一开始,执法部门更倾向于选择形象气质佳且给人严肃、刚正印象的人来主持。他们认为,这种人在镜头前宣读法律法规时,更能有说服力与权威性。
您好,您的行为已违反相关规定,请您缴纳罚款并在以下文件上签字确认。
然而,如果整档节目只有这种单一的说教和照本宣科,那么又如何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呢?枯燥的法律术语讲解无疑是对收视率的摧残。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推荐意外的谭乔出任主持人一职。谭乔是生于普通农家的人,他从小就酷爱相声艺术。对于局里安排的普法小品,他总是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更巧的是,他当时的形象气质恰恰符合要求。因此,在一番热议后,由谭乔主持的谭谈交通节目于2004年应运而生。
首次亮相荧屏的谭乔,因不太熟悉而显得有些拘谨。然而,采用照本宣科、说教式的方式来传授法律知识很快就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
谭乔面对收视率和传播效果不断走低,没有灰心丧气,反而下定决心尝试新的策略,以更亲近,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法治观念。
随着谭谈交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谭乔在成都地区也逐渐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34谭警官&34,甚至有人将其奉若神明。
谭乔似乎分裂为两个自我:一个是外界期望的&34谭警官&34身份,这个角色必须完美无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另一个是真实的&34谭乔&34,却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压抑和焦虑的困境,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谭乔在这场看似无足轻重的小插曲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委屈和无助,而作为普通人的他,实际生活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轻松。
家中有一个脑瘫儿子和二级残疾的妻子需要全权赡养,负担重如泰山。每每在节目录制中见到那些贫困线上挣扎的老人,他都会感到痛彻心扉、感同身受,所以经常会主动解囊相助。
然而,就在他秉持同理心施以援手的过程中,周围的一些人却对他曾经的&34轻松赚钱&34行为进行了嘲讽和非议。甚至有过分的人,竟然声称是他们给了谭乔这次机会,才让他声名大噪。
谭乔被这些话语打击得如同遭受了重击。
工作单位也在这段时间严厉批评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谭乔作为基层民警,他与同事们的社会阶层不同,许多人对人情世故早已了如指掌,但他却视若无睹。
主管领导甚至公开斥责他,让谭乔羞愧难当。
谭乔因名利双收而感到困扰和迷茫,同时他的双重身份和周围的非议使得他越发感到痛苦和困惑。他感受到自己被撕裂成两半,难以辨认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在2018年,压抑和焦虑不断累积,最终引发早期精神分裂症,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
这无疑是对谭乔的一记沉重的打击,他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感到震惊和无法接受,留下了一句狠话“你才有精神病”就逃离了医院。
2018年9月,谭谈交通的最后一期播出,谭乔仿佛步入了一段漫长而黑暗的时光。镁光灯熄灭,荧屏上不再出现他的身影,观众们也只能无助地猜测&34谭警官&34的去向。
直到一年后的2019年,当得知挚友确诊中度抑郁症的噩耗时,谭乔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这份痛苦。
作为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他应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义务,主动走出低谷,重拾生活的希望。
突然间,谭乔想起了10年前在节目中采访的一位老人--&34福贵大爷&34。那时的福贵已经70多岁,家境贫寒,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重的痕迹。
他的妻子儿女已经离世,现在只剩下一个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忠诚的狗陪伴他。
面对眼前的窘境,谭乔问出了一个常人都会有的问题:您的家人是不是对您置之不理?而福贵大爷却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回答:我已经没有儿女,妻子也离世多年。
我现在只有智障弟弟和狗狗陪在身边。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大多数人可能会失去信心,但福贵大爷却并未垂头丧气,相反,他的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和勇气。
那时,临别前他笑着对谭乔说了一句:“向前看,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这句简单而充满力量的话语,给了谭乔极大的精神鼓舞。过去的情景在他脑海里像走马灯般不断浮现。作为曾受访的对象,现在的福贵大爷生活得如何?谭乔决定踏上寻找的旅程,一探究竟。
最后,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他找到了当年的福贵大爷。现在的老人已经步入婚姻殿堂,政策帮助下,他们一家人也住进了崭新的平房,低保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尽管生活困顿,但他们的心中依然充满希望。
见到这一切,谭乔深深感慨。他意识到,生命就是希望与痛苦并存的过程,然而希望总会击败绝望,阳光总会穿透阴霾。
可能是因为曾处贫困,但福贵大爷并未因此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谭乔。
谭乔开始主动与过去节目中结识的普通人们重新建立联系。他和二仙桥大爷一起录制视频,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蹩脚的英语讲述名人名言,相互调侃打趣。
有时候,他们还会大胆吐槽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语句其实都是&34摄像师&34教他们说的。
谭乔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的手机从老旧的功能机升级成了智能机,使他不再需要每天辛苦地拉货。最近,他还特意去了福贵大爷家,为他的女儿安装了一张崭新的学习桌。
谭乔弯下腰,告诉小女孩儿把下巴放好,保持背部挺直,不能像谭叔叔那样驼背。
女孩会意地点点头,然后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向谭乔展示,其中一幅画的正是一块美味的面包。谭乔微微一笑,拍着她的肩膀说:“面包会有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