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朱时茂的"斜杠人生":71岁活成『娱乐圈』️"多面手"
71岁的朱时茂最近可真是闲不住,从贵阳的街边猪蹄到成都的火锅店,再到北京的老友聚会,这位老艺术家硬是把退休生活过成了"网红打卡"。最令人惊讶的是上个月那场直播带货,他和老搭档陈佩斯重现经典小品桥段,单场销售额直接飙到1300多万。这把年纪还能玩转流量经济,令人不停好奇:这位老戏骨到底图什么?
要说他缺钱,恐怕没人会信。这些年来朱时茂的投资版图可不小,名下公司运作得风生水起,儿子也顺利接手了家族产业。当年那套抵押给陈佩斯拍电影的房子,光市值就够普通人奋斗几辈子。但要说他图清闲,这位老爷子可比年轻人还拼——短剧拍摄、探店视频、商业代言一个不落,活脱脱一个"银发斜杠青年"。
『娱乐圈』️的老艺人想维持热度确实不易。当年牧马人里那个吃面条的经典镜头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却要面对年龄带来的戏路限制。要么接不到合适的剧本,就算有邀约也得担心观众是否买账。转型做短视频看似无奈,实则是老艺术家的生存智慧。那些探店视频里,他啃着酱猪蹄的满足表情,可比年轻网红真实多了。
相比之下,老搭档陈佩斯走的是另一条路。执着于艺术电影的他差点赔得血本无归,要不是朱时茂那100万的及时雨,可能连翻盘机会都没有。这对黄金搭档现在一个在『直播间』谈笑风生,一个在片场精益求精,倒也应了那句老话:人各有志,各得其所。
那场创下1300万销售额的直播,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团队提前半年就开始策划,拍摄了上百条预热短视频,从选品到话术都经过精心设计。要说纯粹为了赚钱,以朱时茂的身家实在没必要这么拼;但要说只是玩票,这投入的精力又太过认真。观众看到的欢乐场面,是无数商业计算的最终呈现。
老爷子在镜头前总是一副乐天派模样,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的猪蹄"这样的金句信手拈来。但明眼人都知道,每个看似随意的镜头都经过精心安排。就连"首席砍价官"这个亲民头衔,翻看合同可能就是个品牌代言人。这种分寸感,正是老艺人的高明之处。
当下『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很现实:老艺术家要么转型网红,要么转身投资人。朱时茂偏偏两样都玩得转,该站台时绝不端着架子,该分红时也毫不含糊。比起那些空谈初心的,这种务实态度反而更显珍贵。你说这是老当益壮也好,说是商业嗅觉敏锐也罢,终究是各人选择。
这个圈子的水有多深,年轻人尚且觉得憋屈,何况是上了年纪的。陈佩斯押上全部身家拍电影,成了是艺术坚持,败了可能养老都成问题。朱时茂选择拥抱新业态,既保持曝光度又确保经济收益。两种活法没有高下,都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说到底,艺术家的选择从来不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陈佩斯的执着值得尊重,朱时茂的灵活也无可厚非。在这个快速更迭的娱乐时代,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活得自在,或许就是最大的成功。正如朱时茂常说的:"到了这个岁数,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份通透,才是老艺术家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