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译』社交账号所在地 “禅达” 的标识仍未更改,当观众还在反复咀嚼《我的团长我的团》里 “不抛弃,不放弃” 的台词,一则重磅消息终于划破 16 年的等待 —— 由『张译』公司主导的《团长》续集《归向》,确认将于今年年底开拍,制作周期 18 个月。这部承载无数人青春记忆的抗战剧,终于要在荧幕上续写 “炮灰团” 的命运,而龙文章饮弹自尽、孟烦了接棒的剧情设定,早已让剧迷们在期待与忐忑中掀起讨论热潮。
剧情:从 “怎么死” 到 “怎么活” 的深刻蜕变
相较于前作聚焦滇西战场的浴血奋战,《归向》将视角转向战争后的余波,用编剧兰晓龙的话来说,是从 “怎么死” 的壮烈,转向 “怎么活” 的真实。根据备案信息,续集延续原作时间线,龙文章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在被日军围困后,遭遇高层扯皮断援,最终仅十余人生还。可当他们与大部队会合,立下汗马功劳的同袍却被一一陷害处死,还要被迫卷入内战漩涡。心灰意冷的龙文章选择饮弹自尽,将团长之位交给孟烦了,而孟烦了在被俘后,最终回到魂牵梦萦的禅达,与南天门上三千战死的弟兄为伴,直至终老。
这种剧情设定打破了传统抗战剧 “英雄不死” 的套路,更注重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就像剧中可能呈现的场景:孟烦了回到禅达后,不是被当作英雄追捧,而是要在菜市场为两毛钱的蔬菜讨价还价,要面对空荡荡的院落思念昔日战友。兰晓龙在备忘录📝里写下的 “砖窑塌了,红薯还在;人死了,火还温着”,或许会成为不辣与日本兵支线的核心,用细腻的日常片段,诉说战争留下的伤痕。
阵容:『张译』领衔,原班人马盼归
作为《团长》的灵魂人物之一,『张译』对孟烦了这个角色的情感早已深入骨髓。当年演完这部剧,他迟迟无法从角色中抽离,如今由他的公司主导续集制作,无疑给观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据悉,『张译』不仅会继续饰演孟烦了,还将深度参与剧集制作,力求还原角色的成长与蜕变。从当年那个嘴硬心软的 “烦啦”,到续集里肩负起团长责任、最终归于平淡的老兵,『张译』的演绎值得期待。
除了『张译』,观众最关心的便是其他原班人马的回归情况。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完整主演名单,但从筹备动态来看,张国强(饰演迷龙)回归的可能性极大。此前,张国强多次参与《团长》相关的公益活动,对这部剧的情感不亚于『张译』。而对于段奕宏(饰演龙文章)是否回归,虽存在悬念,但即便龙文章在续集中戏份有限,其角色的影响力仍将贯穿始终。不少剧迷表示:“哪怕只有部分原班人马,只要能续写‘炮灰团’的故事,就愿意追下去。”
制作:匠心传承,细节藏满情怀
为了延续《团长》的质感,续集在制作上可谓诚意满满。道具组特意从仓库里翻出当年拍摄时未用完的 TNT,尽管早已过期,却被当作珍贵的 “文物” 妥善保管,只为在续集中寻找合适的场景复用,唤醒观众的记忆。新来的烟火师是当年剧组烟火指导郭岩的徒弟,他牢记师父 “炸点不是为了响,是为了让观众听见心跳” 的理念,力求在续集中呈现更贴合剧情氛围的爆破效果,让战争场景既真实又富有情感张力。
在场景还原上,剧组也下足了功夫。禅达古镇的街道、“炮灰团” 曾经驻守的阵地,都将按照原作的风格进行复刻。更令人动容的是,剧组保留了一个特殊的开机仪式传统 —— 如果开机当天下雨,全体工作人员不撑伞,任由雨水将迷彩服淋成深色,就像当年拍摄时一样。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不仅是对原作的致敬,更是对 “炮灰团” 精神的传承。
意义:不止是续集,更是对英雄的铭记
《团长》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真实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更因为它刻画了一群有血有肉的 “小人物”。16 年后,续集《归向》的开拍,早已超越了一部剧集的范畴,成为观众与 “炮灰团” 的一场跨越时光的约定。正如兰晓龙所说:“战争片最该拍的从来不是胜利,是胜利之后,那些没跟着旗帜一起回来的东西。”《归向》将通过孟烦了等人的晚年生活,让观众看到战争对个体的长远影响,提醒人们铭记那些为和平付出代价的英雄。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如今,距离《归向》开拍仅剩数月,无数剧迷已经开始倒计时。从 2009 年到 2025 年,16 年的等待,让这部续集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期待。当孟烦了再次踏上禅达的土地,当 “炮灰团” 的故事再次被讲述,我们或许会明白: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有些英雄,永远值得铭记。年底开拍,18 个月的制作周期,虽然还要等待,但对于《团长》的剧迷来说,这样的等待,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