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良制作与历史失真并存,这部投资9000万美元💵的史诗剧集在东西方评价中冰火两重天。
2014年,Netflix推出了重磅历史剧《马可波罗》,旨在打造一部东方版的《权力的游戏》。该剧以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他与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的复杂关系。
这部投资高达9000万美元💵的剧集(远超《权游》第一季的5000万),在制作上极尽奢华,却在历史准确性和叙事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马可波罗》的故事始于马可·波罗(洛伦佐·里切尔米饰)被父亲作为“礼物🎁”留给忽必烈汗(本尼迪克特·王饰),以换取家族经丝绸之路贸易的权利。
剧中,马可·波罗原本只是一次商业旅程,但最终成为忽必烈宫廷的一员。作为一个人质,他被迫留在蒙古,不仅要学会生存,还要适应全新的文化和环境。
剧情通过马可·波罗的视角展现了13世纪蒙古帝国的复杂性,包括文化差异、权力斗争与个人传奇。剧中设置了多条故事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复杂。
除了马可和忽必烈之外,剧中还有几个重要角色,包括忽必烈的女儿科卡钦公主(『朱珠』饰)、察必皇后(陈冲饰)以及武术高手百眼(Tom Wu饰)。
《马可波罗》在制作上确实不遗余力。剧组在马来西亚、威尼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地进行实地拍摄,带入了草原、沙漠和雪山的壮丽景观。
『服装设计』️由著名的叶锦添负责,设计了6000多套戏服。他精准还原了宋元时期的服饰特色,在款式设计上,戏服或忠实再现了宋朝的简洁质朴和元朝融合蒙古特色的服饰形制。
剧集的动作设计也受到了好评。武打场面没有过分使用轻功,招招凌厉,每一次亮掌、每一次格挡,都力道十足。动作设计采用简洁明快的招式,强调肢体对抗,并借鉴传统武术元素如螳螂拳。
《马可波罗》最受诟病的是其对历史的处理。历史学家指出,剧中对于马可·波罗生平的描述含有许多虚构成分。它自称要展现宋元时期的东方世界,却错误纰漏百出。
剧中角色的服饰、建筑风格和礼仪习俗等,似乎都是随意从不同朝代甚至文化中拼凑而来。例如,剧中所谓的“蒙古人”身着的衣物更像明朝的风格。
对人物关系及历史事件的改编更是离谱,把马可·波罗描绘成元朝宫廷政治的核心人物。而实际上,马可·波罗是否在元朝担任重要职位尚存争议。
剧中的贾似道人物设定与历史严重背离,将其塑造成武林高手,这自然引来中国观众的不满。
为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剧中加入了大量虚构的宫廷阴谋和香艳场面。繁多的床戏层出不穷,其露骨程度远远超出剧情的实际需要。
《时代》周刊剧评人詹姆斯-波尼沃泽克评论说,剧中大量的裸体和性描写看起来就像是“限制级的成人视频游戏”。
这些香艳武打戏对影片的热度和口碑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它通过吸引眼球和增加话题性提升了剧集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它也因偏离历史背景而引发争议,被认为过度娱乐化。
《马可波罗》在东西方观众中获得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豆瓣上,该剧只有6分,而IMDb评分却高达8分。
美国观众称赞道:“这剧真的超棒!场景、服饰、音乐都不错。复杂的地理场景也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充分展示了12世纪蒙古人的文化和政治,大量的动作戏份也是让人过瘾。”
然而中国观众则更多地关注其历史失真问题。这种评价差异恰恰反映了中西方观众对历史认知和审美标准的不同。
《马可波罗》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不少观众,但在历史学家和中国观众眼中,它更像是一锅“大杂烩”。
最终,它成为第一部没有续订第三季的Netflix原創劇本劇集。据报导,这部让Netflix损失了2亿美元💵的剧集,在影视创作如何平衡历史事实与艺术想象方面,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