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吴京』直接掉头走人"——上周在电影院🎦排队买票时,前面穿碎花裙的姑娘突然把手机往包里一塞,对售票员摇头:"这片有『吴京』?那我看隔壁坏蛋联盟好了。"
谁能想到这部武汉故事上映五天票房才25.8万?最惨淡那天,整个南京城就卖出2760块钱。影院连夜撤档时,宣传立牌还孤零零站在大厅,保洁阿姨都没来得及收走。
我原本想给父母选部温情片,打开购票APP直接傻眼——0.1%的排片率像被遗忘的角落,场次表上大段空白像在嘲笑什么。翻看豆瓣更魔幻,热评区清一色"『吴京』劝退",可这部片他既没出演也没投资。导演俞钟带着陈明昊在武汉老巷拍出的治愈故事,硬是被刷满"看见『吴京』名字直接一星"的差评。
这场景实在讽刺。去年战狼2重映还有人二刷三刷,现在观众态度却像过山车俯冲。细想也不意外,『吴京』这几年确实把观众缘败得干净。
记得那段坦克采访吗?他挑眉说"我让真坦克压过去"的表情,被做成表情包疯传。网友表面刷着"战狼威武"的弹幕,转头就给他贴上"用力过猛"的标签。更致命的是综艺里那碗鸡汤——谢楠轻声提醒饭菜要凉了,他甩毛巾吼人的片段,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三亿。从此"银幕硬汉"成了"生活巨婴",观众记仇的小本本又添一笔。
最近巨齿鲨2飞驰人生2接连扑街,三部电影票房口碑双输,『吴京』这名字彻底成了"避雷指南"。连这部与硬汉形象八竿子打不着的文艺片,都成了观众泄愤的靶子。影院经理跟我说,路演时制片方准备了三百包纸巾,结果大半观众看到片尾字幕就起身离场,有人还特意折回来说:"告诉『吴京』别啥片子都挂他名。"
最荒诞的是同档期几部网大,特效像网页游戏、剧情漏洞百出,分账却轻松破千万。原因简单到残酷——它们的海报上没印『吴京』的脸。这魔幻现实告诉我们:观众能忍受烂片,但绝不原谅人设崩塌。当演员被资本异化成符号,观众报复起来连电影本身都不放过。
『吴京』用二十年真摔真打攒下的信誉,被几句狂言、几次失态啃噬殆尽。现在他就像被透支的信用卡💳️,观众见到名字就条件反射划走。说到底不是电影不好,是大家已经不想再给『吴京』机会了——银幕内外,他都活成了观众最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