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的创作历程始于2012年筹备阶段,历经一年拍摄后于2014年3月在央视一套与观众见面。这部作品播出期间创下2.4%的收视佳绩,引发全民讨论热潮。作为以细节把控闻名的导演,孔笙在呈现年代剧时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在场景构建方面,剧组投入堪称不计成本。美术团队为还原真实历史氛围,不仅按1:1比例搭建所有内景,更走遍各地搜寻符合年代特征的老物件——从客厅家具到厨房灶具,乃至餐桌上每一副碗筷都经过精心挑选。外景选址则面临更大挑战,为真实展现青岛海军基地与海岛生活风貌,制作团队最终选定黄岛区薛家岛作为主要取景地。
这座位于青岛西南方向的半岛兼具海滨风光与交通便利的优势,完美契合剧情需要。在薛家岛顾家岛村及连三岛西侧区域,剧组耗时数月建造了多栋营房与渔村民居。为确保建筑呈现1950年代海军大院的时代质感,专业施工队从地基开始采用传统砖木结构,墙面特意粉刷出经年累月的灰白色调,仅此一项工程就耗资数十万元。
剧中海军炮校大门的建造过程尤为体现剧组的匠心独运。虽然这个场景在正片中仅短暂出现,但孔笙导演坚持搭建实体建筑。2013年拍摄期间,编剧刘静曾目睹施工团队用砖石砌筑数米高的大门,顶部加装铁栅栏以还原军校特征。当得知这座仅出现片刻的场景耗资十余万时,刘静最初产生疑虑,但最终理解这正是剧集成功的关键——任何细节的失真都会破坏年代剧特有的时代氛围。这座精心打造的大门最终落户北京怀柔影视基地,经过风化处理后完美融入剧情,却在拍摄结束后逐渐荒废,至2024年仅余残破基座湮没在杂草丛中。
作为核心取景地的顾家岛村,剧组在此完整构建了海军大院、渔村和码头等场景。营房采用带院落的平房设计,门前设有排水沟;渔村区域则用木质结构与渔网装饰营造真实质感。2013年夏季的拍摄期间,工作人员常需顶着强劲海风进行高强度作业。剧集热播后,尽管有观众专程前往朝圣,但多数场景已按约定拆除归还当地渔民,至2019年现场仅存不明用途的三角形标志物。
在道具还原上剧组同样不遗余力。江德福佩戴的复古手表是货真价实的1950年代古董,安杰的服饰与军装皆按历史资料定制。为呈现1970年代食品的真实样貌,剧组甚至专门设立食堂手工制作颜色暗沉的全麦馒头——孔笙导演亲自强调那个年代的面粉不可能如现代产品般雪白。
青岛市区部分历史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旧取引所大楼作为剧中舞会场景,其高耸拱门与宽敞厅堂至今仍是城市地标,现作为青岛国际啤酒节主会场向公众开放。剧中晚年戏份取景的老牌西餐厅也依然维持着当年的装潢风格持续经营。
这部剧集的持久魅力不仅源于考究的制作,更在于对普通人情感脉络的精准把握。通过江德福与安杰从1953年相识到新世纪相守的人生历程,以及五个子女各自的成长故事,剧集细腻刻画了中国家庭半个世纪的变迁。尽管实体场景已随时间消逝,但那些关于爱情、家庭与时代记忆永远定格在观众心中。在影视制作日益依赖数字技术的今天,《父母爱情》坚持实景拍摄的创作态度更显珍贵——十余年过去,那些倾注心血的砖瓦或许已重归尘土,但故事中流淌的真情依旧鲜活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