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SSERAFIM的未精修照片突然在韩国论坛上炸开,网友们的批评如潮水般涌来,直言她们连弘大街头的普通女孩都比不上!
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9月初,一个题为「LESSERAFIM真实状态」的帖子悄无声息地爬上热门,短短几天就吸引了近20万浏览量,成了现象级话题
发帖人扔出多张成员未修图的截图,毫不留情地吐槽:“别说金采源和宫脇咲良了,连忙内洪恩采的脸都被修得怪怪的。”
这句话像一把刀子,直插偶像工业的心脏
想想看,K-pop这个世界,光鲜亮丽背后藏着多少修图软件的魔法
这场风波不只是关于颜值,更是对整个行业“颜值即正义”体系的集体反弹
韩国网友的嘴毒得让人咋舌:有人说金采源“凭什么当『明星』️”,甚至讽刺她“走外劳模特签证来”;还有人狠批宫脇咲良“被诅咒的身体比例”,集体吐槽“灾难级衣品”
这些评论读起来,仿佛一场网络审判,让人不禁想问:偶像们也是人,为什么非得被逼到这种地步?
我记得那天刷到帖子时,心里咯噔一下
论坛里热闹得像菜市场,每个人都在指指点点,但很少有人想到成员们的感受
或许,网友批判的与其说是长相,不如说是对虚假完美的厌倦
金采源可能正躲在练习室里掉眼泪,宫脇咲良或许在镜子前反复打量自己——这些细节没人看到,但我们可以想象
偶像工业就像个巨大的造梦工厂,但梦太美了,反而容易碎
修图文化的普遍性早已不是秘密
美图秀秀2017年的全球调查就显示,亚洲用户最爱『美白』、瘦脸和五官调整,韩国用户对“面部对称性”的修图需求五年间增长了37%
这数据吓人吗?
其实更吓人的是,它成了行业标准
2025年5月,ARTMS成员Jinsoul的未修图照片被公司误传,网友对比后发现,她的面部轮廓和肢体线条被大幅调整,粉丝们立刻炸锅,发起“#RealBeautyNow”话题抗议
公司最后道了歉,承诺减少过度修图,但问题根深蒂固
类似的事情在2022年也发生过,IVE的张元英机场未修图被曝,网友批评她“过度消瘦”,公司虽澄清图片被恶意编辑,但舆论转向对偶像健康管理的质疑,最终IVE调整了舞台编排,推出健康宣传计划
专家李贤宇,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顾问,点出了核心问题
:K-pop产业过度依赖视觉包装,导致“实力标准虚化”
2024年女团出道成员中,接受系统声乐训练不足一年的比例高达62%
这数字背后,是多少年轻人被推上舞台,却还没准备好面对残酷的评判?
LESSERAFIM自出道以来就伴随便实力争议,这次生图事件只是导火索
网友说“明明多磨练下实力再出道就不会被骂这么惨”,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细想,行业机制允许吗?
经纪公司忙着打造完美人设,修图、造型、人设包装一环扣一环,偶像们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
这场风波暴露出K-pop产业难以调和的悖论
:一方面追求非人的完美,另一方面当真实面貌暴露时,体系反噬自身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在弘大随便找普通女生都比女团好看”成为论据时,我们是不是也在强化单一审美标准?
即便批判修图,舆论仍在用传统颜值评判女团价值
这就像个死循环:大众渴望真实,却又用旧标准衡量真实
生活中,我常和朋友聊起这些
朋友小敏是K-pop粉丝,她说:“每次看到精修图,我都觉得偶像离我好远,未修图反而亲切些。”
但亲切换来的是毒舌评论,这多讽刺啊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美”是什么
不是滤镜下的零瑕疵,而是真实的有血有肉
HYBE方面到现在还没正式回应,但舆论已从颜值批判延伸至对工业模式的质问
『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持续热搜,网友讨论得热火朝天
AI修图技术的普及让事情更复杂
2025年9月,韩国『娱乐圈』️出现“零瑕疵”视觉标准,多家公司被曝用AI生成虚拟偶像替代真人宣传
这趋势让人担忧:未来偶像会不会完全虚拟化?
真实反而成了稀缺品
回过头看LESSERAFIM事件,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的荒诞
当滤镜成为标配,真实反而成了最刺痛的真相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偶像工业该慢下来了
多给年轻人时间成长,多关注实力而非外表
毕竟,真正的魅力来自内在,不是修图软件
这场风波或许能推动改变,让K-pop回归音乐的本质
最后,用一句金句结尾:
完美是假象,真实才是永恒
信源资料
官方账号名称:《Koreaboo》《Before and After Photoshop Pictures Of4th Generation Female Idol Accidentally Uploaded, Agency Flamed》-2025年5月31日
官方账号名称:《澎湃新闻》《谁制造了 K-Pop 之耻?》-2024年4月24日
官方账号名称:《》《美纪录片曝光韩流「造星工厂」内幕》-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