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喜剧之王单口季2》总决赛的时候,我差点把奶茶给喷出去了。
刘仁铖说“E不发音”,『黄子韬』马上就笑得拍起桌子来,在那时候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节目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段子,而是把『明星』️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拉下来,和我们一起笑出皱纹。
别的综艺都一门心思在搞“神”操作可它偏要去搞破坏,这才是真正能让人舒舒服服放松解压的东西。
我晚上连着把他所有的片段又看了一回,发现他玩梗存在一个相同点,就是先给『明星』️找个能下来的地方,接下来悄悄地把最后那一块砖抽走。
就好像拿『黄子韬』的学历来打趣一样,一开始自己先拿“『娱乐圈』️里低学历太不应该”来调侃把攻击的方向对准自己;等观众放下防备,就轻轻松松地说:“来打两拳,E不发音。
『黄子韬』愣了半秒,就乐呵起来,他这反应比啥提前写好的剧本都强。
更为绝妙的是节目组根本不进行剪辑,
要是普通的综艺节目碰到这类“冒犯”镜头要不就是后期弄个圆场字幕加上,要不就是直接给删掉;可这一回,导演把『黄子韬』从发愣到大笑的0,8秒原封不动地留着,还切换了观众回头尖叫的特写镜头。
我在屏幕前马上就融入其中了:原来『明星』️被戳穿时,表情管控也会失去控制。
第二天刷博的时候,看到“E不发音”变成了全新的打招呼用语,闺蜜给我发消息说:“今天老板骂你没有?别生气让他打两下,E不发音。”
我回给她一个『黄子韬』同款的表情包,我们俩隔着屏幕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个梗最后不是上了热搜,而是成了我们闺蜜之间的秘密话,这比任何数据都能证明它真的火了。
有人称节目靠“冒犯”来吸引眼球,可我觉得它正好击中我们这一代之人的笑点——不崇尚完美,独喜爱真实的瑕疵。
刘仁铖拿『黄子韬』的学历来说道,其实是和观众站在一个阵仗:你看顶流也会被谐音梗给难住,这种“咱们一块调侃『明星』️”的偷偷的愉悦感,可比传统喜剧那种“不痛不痒”的解压多。
我把同一时间段的另一档脱口秀拿过来对比,在那档节目中选手吐槽甲方时,后期立马就打上“剧情需要”这四个字,就怕得罪了金主爸爸。
可《喜单2》呢?它让『黄子韬』自己接着话茬儿,反而给『黄子韬』塑造出了“敢自嘲”的人物形象。
『明星』️到底失去了什么呀?其实啥都没失去,还白白获得了一波热度呢。
节目组这个“以守为攻”的计策比那种硬去捧人的做法要明智多啦。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刘仁铖添加『刘德华』微信后发的那条朋友圈:“今日早餐相当不错,”
配图是一笼小笼包,郭麒麟马上在评论里揭穿:“他只要说早饭不错,那就意味着今日的段子能稳住,”
我突然就发觉:原来他们跟咱们是一样的,把生活里的小细节当成安全信号,『明星』️也会拿“吃了吗”当作暗语,
这般“他也就那样没啥特别”的亲近感,比啥精修图都更招人稀罕,
我给室友念了这段,当时她因为实习汇报而睡不着觉。
听完之后她马上就下单买了小笼包,并且说要“借早饭讨个吉利”。
你瞧这节目能够把笑点分解成生活中的琐碎事情,让我们轻易就能将其捡起当作护身符。
它虽然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能给我们一种花费少的心理安慰——明天能否通过稿件并不重要,先吃一笼包子再说。
我跟朋友也曾有过争执:就担忧『明星』️仅仅是配合演出,实际上内心看不起?
她向我说起『黄子韬』早期“E不发音”的黑历史,从EXO时期就被粉丝玩,今年《新说唱》又把Eastside读错,得出的结论是:我早就不在乎了。
刘仁铖不过是帮他把旧梗重新弄一弄,双方都有利益,观众看得开心,只有那些脆弱的人在难过。
换个视角而言,要是『黄子韬』当场板着脸,节目还会不会被剪辑进去?
极有可能会,不过配文就会变成“『黄子韬』小心眼”。
观众也会跟着瞎搅和,就只是方向从“『明星』️好真实”变成了“『明星』️好脆弱”,
不管怎样,节目都可以赚到流量,这套“冒犯接话或者出丑”的流水线,相较于段子本身更好似精心策划的剧本。
所以我一面哈哈笑着,一面提醒自己:莫把“真实”当作新的人设商品。
刘仁铖的门窗店背景、退学经历,或许也是别种“卖惨叙事”,但当他称“母校找我合作只需给个休息室”时我还是笑到拍床。
不管是不是谋划吧,能让我在周五夜晚暂且忘却KPI,这事就不亏。
末尾那个镜头中,姚晨称述“你看似沉稳,灵魂是花蝴蝶”,刘仁铖眼眶泛红,我也随之鼻子发涩。
原来咱们所钟爱的并非是段子,而是有人替咱们倾诉“住过车库也锁不住想飞的心”。
下回途经卷帘门时,我或许会想起这只花蝴蝶,而后对自身讲一句:E不发声,但你能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