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察,当Papi酱的节目让我想起被遗忘的"康熙精神"
刷微博时突然被一条内容击中——
"Papi酱的《热烈欢迎》真的是当代《康熙来了》!"
瞬间破防了。
仔细想想,如今内娱的访谈节目不是端着架子假正经,就是硬凹搞笑人设。那种能在插科打诨间戳中观众内心的《康熙》式对话,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想到在Papi酱这档看似普通的"好物分享"节目里,久违的感觉突然复活了。
是姜逸磊的魔法吗?
追了几期《热烈欢迎》,突然想聊聊节目里那些"上古时期"的综艺老炮儿们。说不定所谓的"康熙遗风",就藏在他们身上。
解构《康熙》的必杀技
提起《康熙来了》的精髓,只是是"敢玩"就够了吗?
关键是要撕掉伪装!
小S当年那些"咸猪手"名场面,确实贡献了无数笑料。但要是只会装疯卖傻,这节目早凉了。相当绝的是她总能用玩笑包装真话——比如直接拆穿『黄晓明』"捂脸被夸帅"的漏洞:"导演根本在瞎扯嘛!"
这种带着冒犯的披心相付,让再高冷的『明星』️到了《康熙》都得卸下伪装。而《热烈欢迎》里,戴军自曝给静音钟声配"duangduang"的糗事,Papi酱分享手术台上被认出的社死现场,不正是同样的配方?
内娱的"活人"都去哪了
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些老牌主持如此饥渴?
因为如今的访谈节目都在"假嗨"!
要么像《毛雪旺》里毛不易面对李诞的拘谨,要么像大张伟永远用段子筑起心墙。看似热闹的对话,结束后却像喝了杯白开水综艺"——连李诞被问"快不快乐"都要打太极。
反观《今夜不设防》里微醺的『明星』️,《星空下倾情》中『张国荣』们的真情流露。当下过度解读的环境,早把艺人都逼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
残酷的综艺生存法则
戴军那个"配音钟声"的故事,结局才相当扎心——
唯一救场的他被淘汰
沉默的四人都留了下来
这就像个黑色幽默:在"宁可错过不可犯错"的规则下,说真话成了高危行为。当所有主持人都躲在安全区,所有嘉宾都戴着完美面具,我们还能期待什么真实呢?
(突然找出Papi酱节目能"肆无忌惮",或许正因为它是小众的带货节目?要是真火了...细思极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