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暑期档收官战:《黑白局》能否打破前作魔咒?
暑期档渐入尾声,小荧屏却依旧热闹非凡。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杨旭文、王砚辉领衔主演的《黑白局》——这部作品与杨旭文此前主演的《黑白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说起前作《黑白诀》,当年可谓"口碑扑街",不仅评分惨淡,剧情更是饱受诟病。如今续作问世,究竟是题材红利使然,还是主创团队真的实现了华丽转身?
犯罪设定:毒与偷的禁忌之舞
初看《黑白局》,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该剧在犯罪类型上玩出了新花样——将毒品犯罪与盗窃犯罪这两个本应泾渭分明的犯罪世界巧妙交织。
在犯罪圈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偷儿不碰毒。这不仅是出于对法律后果的忌惮,更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本质差异。小偷可以"三进宫"仍有机会改过自新,而毒贩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黑白局》正是打破了这一禁忌,让两个犯罪世界产生了危险的化学反应。
剧中,反扒老将涂洪江(王砚辉饰)与缉毒刑警展鹏(杨旭文饰)的意外相遇,揭开了本地扒手集团被毒贩渗透的惊人内幕。随着剧情推进,一个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 各怀鬼胎的本地扒手团伙
- 虎视眈眈的本地毒枭
- 来势汹汹的外来贩毒集团
- 由偷转毒、卷土重来的终极BOSS三麻虎
这种多方势力角力的设定,确实为剧集注入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人物塑造:江湖气与专业性的拉锯战
然而随着剧情深入,《黑白诀》的老毛病又开始显现。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人物塑造的矛盾性——编剧既想保留市井江湖气息,又想体现刑侦专业性,结果两头不讨好。
以涂洪江为例,这位反扒老手的行事作风简直比黑道还"黑":
- 对想发展的线人当场放水
- 面对同事调查拒不配合
- 需要后辈低声下气"哄着"办案
这些在当下刑侦剧中本该是扫黑对象的行为,却被包装成"江湖义气"。同样别扭的还有那位"退休神偷转行卧底"的老中医,其对师弟涉毒的态度转变生硬得令人出戏。
剧情逻辑:高开低走的追捕戏码
追捕戏码更是槽点满满:
1. 反派永远能在最后关头逃脱
2. 火车跳窗的戏码反复使用
3. 每次交锋必留毒品在现场
这种为反转而反转的处理,让正派角色的办案能力显得十分儿戏。
叙事重心:失衡的黑白博弈
更值得商榷的是剧集的叙事重心。《黑白局》如同当下许多警匪剧一样,对反派角色的刻画可谓不遗余力——从他们的狡诈凶残到所谓的"江湖情义",镜头给得慷慨大方。赵荀饰演的"病阿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当反派群像过于丰满时,正派角色反而相形见绌。
一部优秀的警匪剧,理应让观众既为反派的狡诈捏把汗,也为警方的智谋拍案叫绝。《黑白局》显然在后者上有所欠缺,导致这场"黑白博弈"失去了应有的平衡。
结语
综合来看,《黑白局》与其前作可谓"难兄难弟"——能靠题材优势吸引观众入场,却难以持续带来惊喜。对于刑侦剧爱好者而言,这部剧尚可一看,但想要获得深度沉浸的观剧体验,恐怕要失望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