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出山,冯绍峰入局,『李晨』回归,《阵地》给央视挣回了面子
现在的国产剧市场啊,“神剧” 那是满天飞,观众的审美也越来越高,对剧的质量要求那是相当严格。不过呢,央视这次又交上了一份超硬核的答卷!
由高希希执导,冯绍峰、『李晨』、王劲松、『徐璐』、『王丽坤』等主演的 32 集抗战历史新剧《阵地》,一开播就势头超猛。首播两集收视率峰值都突破 1.9 了,平均收视也有 1.5,稳稳地排在同时段第二,这可是央视最近少有的开门红啊!
在舆论方面,这剧的口碑也是 “先声夺人”。它既没有掉进 “抗战神剧” 的坑里,也没有搞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靠独特的 “文化抗战” 视角,让观众短短两集就沉浸进去了,又是热血又是泪点的,太给力了!
这剧的开场就特别吸引人,导演用《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 1935 年的上海。冯绍峰演的夏衍在排练室外热泪盈眶,然后推门和田汉、聂耳他们紧紧拥抱,那场面,简直了!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 “文化抗战” 的分量,那种用歌声唤醒民族精神的力量,就是全剧第一个情绪高潮啊!
和传统抗战剧不一样,《阵地》抓住了 “笔墨也是战斗” 这个主题。剧情里,夏衍归国后和李克农重逢,又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和郭沫若一起创办《救亡日报》。这办报啊,就是文化抗战的起点,后来把阵地移到桂林,那就像是在建造精神长城一样。
而且这剧可不是单一叙事哦,它采用了三条主线并进。文化抗战线里,夏衍、郭沫若他们用报纸📰、文学、艺术来凝聚民族力量;战场线里,南京沦陷、淞沪会战这些残酷场面穿插其中,让人觉得历史特别沉重;谍战线中,李克农的身份慢慢展开,他既是文化阵地的守护者,又要和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这种多线叙事,让剧情特别有张力,观众也不会觉得单调,代入感超强!
剧里还有一些细节特别抓人心,比如《救亡日报》复刊的时候缺纸,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抗战的艰难。还有那些 “坚持抗战还是妥协” 的抉择,像郭沫若在码头面对通缉时的从容,夏衍在抗争与安全之间的选择,都让故事更加精彩。
再说演员的表现,那简直是撑起了整部剧的灵魂啊!王劲松演的郭沫若,一出场就气场十足,那句 “我是炎黄子孙,回家有什么可怕的”,太有范儿了!他把文人的儒雅和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都演得特别到位。冯绍峰演的夏衍也让人惊喜,他把夏衍的温文尔雅和办报时 “以笔为刃” 的锋芒都展现得很好。『李晨』演的李克农,身份切换特别自然,一会儿是青布长衫的文化人,一会儿又是冷峻的 “特工之王”,在家庭里还是个宠溺孩子的父亲,角色特别饱满。『王丽坤』演的安娥,既有才女的柔美,又有共产党员的坚定。『徐璐』演的任素宁很有朝气,给剧情增添了一丝灵动。张博演的田汉,把艺术家的激情和爱国者的担当融合得恰到好处。
总之呢,《阵地》这部剧用 “文化抗战” 这个独特的切口,拍出了新鲜感和厚重感,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有细致的生活细节,演员们也把那段岁月演活了。我觉得啊,这剧肯定会越来越火,给央视挣足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