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甄嬛传》,总觉得孟静娴是个 “狠角色”—— 趁果郡王醉酒就贴上去,还一举怀上孩子,把 “白月光” 果郡王拿捏得死死的。可直到听见温实初对沈眉庄说 “那晚的酒,并不足以让我动情”,才突然醒过神:哪是孟静娴算计成功?分明是果郡王借着酒劲演了一出戏,把所有人都蒙在鼓里!
先说说果郡王的 “醉” 有多假。自从先帝去世,他就天天装成吊儿郎当的样子,酒瓶不离手,看着像个沉迷酒色的闲散王爷。可他是什么人?心思比谁都细,在皇上跟前装疯卖傻这么多年,就是怕皇上猜忌他有夺嫡心思。真醉了哪行?万一喝多了说漏嘴,提了甄嬛或者对皇上不敬的话,之前的伪装不就全白费了?所以他的酒量肯定比皇上知道的好得多,就算心里想甄嬛想得难受,也绝不会真把自己灌到不省人事。
更别说他身边还有个贴身小厮阿晋。阿晋跟着果郡王这么久,主子的底线和心思他能不懂?要是没有果郡王的默许,借阿晋十个胆子,也不敢放任孟静娴靠近 “醉酒” 的果郡王 —— 万一孟静娴听见主子说的秘密,谁担得起责任?再说了,男人真喝到断片,根本没力气做别的,所谓 “醉酒犯错”,大多是借酒装疯,心里早就盘算好了。
孟静娴以为自己是 “趁虚而入”,其实是果郡王故意给了她机会。孟静娴多聪明啊,从平时的蛛丝马迹里,早就猜出果郡王和甄嬛关系不一般。只不过她已经嫁进王府,沛国公家的利益和果郡王绑在了一起,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说,更不敢闹到皇上跟前。可果郡王心里门儿清,知道孟静娴在怀疑 —— 孟静娴是国公小姐,背后有靠山,要是自己一直冷落她,只跟浣碧亲近,难保她不会由爱生恨,把怀疑捅出去。到时候不光他完了,甄嬛也得跟着掉脑袋。
所以不管是为了稳住孟静娴,还是保护甄嬛,果郡王都必须跟孟静娴圆房。可怎么圆房,这里头全是门道:要是他主动去找孟静娴,既不符合 “只爱浣碧” 的人设,还得跟浣碧也圆房 —— 浣碧是甄嬛的妹妹,又是他俩爱情的见证者,果郡王打心底里过不了这个坎。
巧就巧在孟静娴自己送上门来,还故意『打扮』成甄嬛的样子。果郡王一看,这不正好吗?假装自己醉得神志不清,把孟静娴当成了甄嬛,“被动” 接受了她的投怀送抱。这样一来,既不用主动撕破脸,还能把责任推给 “醉酒认错人”,两边都不得罪。
孟静娴也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所以事前肯定做足了准备,就盼着一次怀上。可她不知道,这一切都在果郡王的眼皮子底下 —— 王府是他的地盘,孟静娴的一举一动他能不清楚?她的 “算计”,正好中了果郡王的心思。
只要孟静娴怀了孕,果郡王的好处就太多了:不用再因为 “不圆房” 惹人非议,全了沛国公家和王府的颜面;皇上一看他安心过日子、有了孩子,对他和甄嬛的疑心也会少很多;最重要的是,能彻底稳住孟静娴,不让她再找机会生事。这可真是 “男人三分醉,演到你流泪”!
说到底,果郡王这出戏演得太好,连孟静娴都以为自己是赢家。这也提醒咱们,别总看表面 —— 有些人看着老实本分,心里的算盘比谁都精。做人还是得留个心眼,别轻易被别人的 “演技” 骗了。